4月20日,“文庙书院与湖湘文脉”主题读书会暨“片叶度关山——石头记万里茶路中国行”活动发布会在湖南科技大学昭潭书院举行。这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承的文化盛会吸引了来自学界、文化界、媒体界的百余位嘉宾参与。发布会上,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彭崇谷挥毫题写“茶路绵长”,并正式宣布活动开幕。
一片茶叶,一所书院
如何用一种茶来形容湖湘文化?活动现场,这一妙趣横生的问题引起了诸位专家的讨论。“粗粝与醇厚并存,正是湖南人的性格特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认为,安化黑茶正是这片土地上最富代表性的文化图腾之一。在湖南科技大学昭潭书院副院长聂志军看来,厚重的基础与实事求是的泥土芬芳,也蕴含着农村手制茶与湖湘文化的契合度。
位于湖南科技大学昭潭书院内的湘潭文庙,是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湘潭的文脉所在。这里几经战火、几度重建,始终是历朝历代湘潭文教活动的中心。“书院是中华文脉传承的重要节点。”陈宇翔从历史维度梳理了书院文化的发展脉络,为现场讲述了湖湘文化与书院文化的传承融合。
陈宇翔认为,湖湘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正是书院文化“经世致用”的体现。“读书人的眼睛不要只盯着科举功名,目标是解决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周敦颐到曾国藩再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理念与改造社会与变革世界的能力,始终一脉相承。
在文庙东边一墙之隔,就是昭潭书院,这里见证了从昭潭高等小学堂、湘潭县中学女生部,到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雨湖校区的变迁,历史文化在此焕发生机,莘莘学子在此健康成长。聂志军结合昭潭书院的办学实践,分享了新时代书院教育的创新探索。
活动期间,嘉宾们参观了昭潭书院与湘潭文庙。在文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平教授的讲解下,与会者通过建筑规制、碑刻文物等实物见证,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一片茶叶,承载着千年文明。”在“片叶度关山——万里茶路中国行”项目发布会上,总策划彭永介绍,“万里茶路中国行”首站活动将于5月正式启动,活动将沿着历史上的茶马古道,重走湘、闽、晋等茶叶产销区,通过实地考察、影像记录、学术研究等方式,再现这条“东方茶路”的文化交流史。
茶文化的当代价值何在?“茶不仅是饮品,更是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使者。”湖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芳解读道。在随后的发布环节中,活动视觉标识和主题歌《片叶度关山》相继亮相。设计师向映华阐释了logo的设计理念:“以茶叶与古道为元素,象征文明交流互鉴的永恒主题。”
“从书院到茶路,这种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为地域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湘潭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彭琼篪说。据主办方介绍,未来还将推出系列纪录片、文化读本等衍生内容,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不仅要追溯历史,更要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走向未来。”彭永说。
本次活动由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昭潭书院具体承办,湘潭市委网信办协办,形成了“校地联动、多方参与”的良好格局。
文图 政协融媒记者邹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