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与叶挺独立团北伐首战首捷攸县渌田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攸县举行。
研讨会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攸县县委、攸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研讨会前,与会领导及嘉宾考察参观了北伐首战无名烈士墓、纪念陈列馆项目建设现场、渡江码头、胜利大会召开遗址等地,并向敬献了无名烈士墓花篮。
下午2点半,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武挪强在研讨会上致辞,攸县将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北伐首战红色资源、发扬好北伐首战红色传统、传承好北伐首战红色基因,进一步丰富拓展北伐首战精神内涵,努力将首战之地打造成为省市一流、全国闻名的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株洲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蔡溪表示,北伐战争攸县渌田大捷无论在北伐战争史上,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意义重大。要以这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把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铁军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从党的百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更加自信,更好前行。
叶挺独立团后代代表周强、叶小燕,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龙新民,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蒋建农,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易德才,原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夏远生等领导及嘉宾分别进行了现场发言或视频讲话。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会议还举行了书籍捐赠仪式。
随后,叶挺之孙叶大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石雷、国防大学教授罗海曦等13余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围绕中国共产党与叶挺独立团北伐首战首捷攸县渌田、北伐首战渌田大捷的影响、人民军队的建立、人民战争的萌芽、党领导军队的初步探索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攸县渌田战役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最早的一支人民武装旗开得胜之战,是关系北伐战争进退成败的关键之战,也是人民军队与工农相结合的经典之战。北伐首战具有重大的、独特的革命教育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攸县留下了北伐勇士们光照千秋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对后来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和发展壮大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党史和军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攸县始终秉持“首战之地必有首要之责”的红色理念,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挖掘首战史实、弘扬首战精神结合起来,积极完善北伐首战红色文献史料,扎实推进北伐首战红色遗址修缮,加快建设北伐首战红色纪念场馆,有力提升了北伐首战这块红色热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叶挺孙女叶晓梅,中共株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小忠,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株洲市委主委刘春生,株洲市政府副秘书长董小平,攸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涛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会议,线下60余人出席,线上30余人参加。
(历史背景)叶挺独立团北伐首战攸县
1925年11月,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和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的指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肇庆组建,由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被称为“叶挺独立团”。
1926年5月20日,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率先从肇庆和新会出发北上湘南。6月4日,独立团在湖南攸县渌田、安仁县黄茅铺一带打响了北伐第一战,以一团之力攻克敌军六个团,在攸县渌田取得首次胜利,并在攸县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攻占了北伐战争中的第一座县城——攸县城。攸县渌田首战大捷,打开了北进通道,改变了整个战局,促使国民政府作出北伐决定,开启了统一中国的北伐征程。
北伐首战告捷,挽救和稳定了湖南的战局,为北伐各军进入湖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伐渌田战役既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又有“北伐首战、首胜、首城”的全国性影响,还有其在湘赣边区中的特殊意义。这次战役,推动了北伐两湖、江西战场的开辟,战役的胜利为湘赣边红色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