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院士”官春云、“辣椒院士”邹学校、“养猪院士”印遇龙、“鱼院士”刘少军、“茶叶院士”刘仲华、“食品工程院士”单杨、“杂草防控院士”柏连阳、“木竹院士”吴义强……8位在湘“院士天团”,为湖南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如何发挥院士优势、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种业“芯片”?民进省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发挥“农业院士”优势,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种业“芯片”》,建议借助岳麓山实验室的建设,充分利用院士资源与创新平台推动种业发展,使湖南成为全球种业研发的重要中心。
参与提案撰写的省政协委员、长沙市体育局局长苏敏芳介绍,近年来,一批院士带着团队、技术、项目扎根乡村,推动湖南“种业硅谷”创“芯”成果频出,为我省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提案建议,要营造近悦远来的“精锐营”,完善相关政策,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平台专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打造种业翻身仗的“王牌师”,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更新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更开放高效的人才政策,引进与培养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强化本土科研力量。打造种业创新发展大平台的“协同军”,以岳麓山实验室为核心,加强院士团队与公共实验平台的融合,构建种业创新生态,引导科研单位与高校建立“订单式”研发机制。培育以项目推动的“先锋队”,鼓励扶持优势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共建研发平台或创新联合体,加强农业品牌建设,集中力量攻克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