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料大省”向“产业强省”跃升!湖南茶产业千亿产值下的转型升级之路

  当无糖即饮茶成为“90后”办公桌上的“续命水”,当原叶茶欣起“国潮回归”风潮,当茶宴、茶宿、茶园游等成为休闲新选择……茶消费日益多样化、个性化,茶文化正以更年轻的姿态“破圈”。

  政协融媒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4月,湖南茶叶出口2万吨,同比增长53.85%,出口额5277.6万美元,同比增长39.21%;“湘茶出海”势头强劲,湖南红茶出口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6月5日,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安化县召开。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 摄

  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出口额位居全国前列,“五彩湘茶”品牌矩阵成效显著……湖南茶产业缘何实现跳跃式发展?

  1

  短板与挑战:

  产茶大省步入转型关口

  湖南是产茶大省,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在全国版图中,湖南茶产业属于第一梯队。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湖南茶园面积326.42万亩,茶叶产量28.55万吨,均居全国第6位;综合产值1135.6亿元,居全国第5位;湖南红茶综合产值276亿元,品牌价值211.9亿元,安化黑茶综合产值268亿元,品牌价值5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茶叶品牌矩阵成效明显。湖南构建了以“潇湘茶、湖南红茶、安化黑茶、岳阳黄茶、桑植白茶”为核心的“五彩湘茶”品牌体系,其中19个品牌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4个品牌获评中国驰名商标。

  一批龙头企业也正在崛起。目前,湖南茶产业中共有466家规模以上企业、11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提质,湖南目前有8个茶叶创新中心、6个工程技术中心、20多个科技推广站点,产学研联动格局已然形成。

  中国有21个产茶省,消费量稳居全球第一。与其他产茶制茶大省相比,湖南茶产业也面临转型关口。

  “品质效益有待提升、龙头引领作用不强、市场拓展能力偏弱、三产融合深度不够等,当前湖南茶产业存在短板,转型势在必行。”省茶业协会秘书长王准说。

  湖南“原料大省、加工弱省”的特征明显。例如,茶树无性系良种率只有75%,比福建、贵州等省低20个百分点,低产茶园占比达30%;精深加工率仅40%,茶多酚、茶氨酸等功能成分提取规模不足浙江的1/3,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横向来看,湖南共有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不足福建的1/4;省级龙头企业数量仅为湖北的64%。新式茶饮发展迅猛,目前国内已有5家上市企业,但湖南未能有一席之地。纵向来看,湖南的多数茶企集中在初加工环节,缺乏全国性领军企业,产业链“小散弱”问题较为突出。

  此外,目前湖南品牌店“走出去”步伐缓慢,在省外一线城市的门店不足300家;出口市场集中在非洲、中亚等地区,出口单价2.74美元/公斤,仅为日本抹茶的1/10,高端市场占有率不足5%,“有产品、缺渠道,有品质、缺品牌”的瓶颈亟待破解。

  “目前湖南茶文旅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和文化优势的深度挖掘;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衍生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王准表示,在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茶文旅康养产业融合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

  发掘新蓝海:

  新式茶饮与大健康市场

  茶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湖南如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发展新机遇?

  “湖南茶产业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说,湖南茶产业可在新式茶消费和大健康产品领域发力,延伸产业链条,持续拓宽出口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茶饮的需求趋旺,茶业迎来新机遇。国家卫健委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就将茶列入“减肥指南”优选食物(饮料类)。

  “近年来,新式茶消费将推动茶产业不断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省政协委员、省茶业协会会长、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重旺介绍,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健康化的茶及其相关制品消费需求加速释放。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预计到2028年有望突破5300亿元,近年来湖南的茶颜悦色、茶守艺、尚木兰亭等新茶饮品牌也在异军突起。

  当前,“茶+”新业态不断涌现,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不断提升,茶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为茶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提升了广阔空间。如,长沙县“百里茶廊”观光茶带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茶旅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桑植白茶成为张家界旅游伴手礼首选,2024年带动旅游购物消费超10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议生效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机遇为湘茶出口东南亚、中东及欧洲市场打开了绿色通道,带来了更广阔的全球大舞台,这将成为湖南茶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我们要围绕做优传统茶产业、拓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推进茶文旅康养融合产业三大赛道,精准发力,继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周重旺说。

  3

  多方赋能:

  湖南茶产业驶入快车道

  湖南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茶叶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茶产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把茶叶作为全省强农行动、乡村振兴的十大产业给予重点扶持。

  2022年,湖南出台了《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这是继福建、贵州、湖北之后第4个出台茶产业发展条例的产茶大省,标志着湖南茶产业迈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

  2024年12月10日,全省茶叶产业链建设首次联席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全省茶叶产业链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茶产业链工作专班以及以刘仲华领衔的专家团队,明确2025年要推动出台《关于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制订“湖南省茶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等。

  今年2月18日,省茶叶产业链建设工作专班会议召开,进一步研究部署2025年的重点工作。按照全省茶叶产业链联席会议的工作安排,经报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发展省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供销合作总社等六部门,于 4月11日联合印发了《促进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若干政策措施》着眼于全产业链谋划推进,明确了5个方面19条措施,成为近3年指导和推进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月18日,省茶叶产业链建设工作专班会在省政协召开。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 摄

  省政协积极组织开展相关调研,为助推湖南茶产业发展凝心聚力。如,3月12日围绕“以农文旅科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课题、助力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到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调研;3月31日,围绕助推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到省茶业协会开展调研,省内12家媒体参加座谈。

  据介绍,湖南将充分发挥全省茶叶产业链建设联席会议“指挥棒”作用,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强化产业统筹协调,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政策统筹不力、资源整合不强、创新发展不足等问题;以联席会议为平台,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强化跟踪问效,工作专班将组织对相关责任单位、市州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调研,跟踪评估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图 | 除署名外均由省茶业协会提供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