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路,千年回响。7月12日,“片叶度关山——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大型人文采风活动在湖南益阳安化启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文旅推介官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跨越千年、连接南北的茶文化之旅。
7月12日,“片叶度关山——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大型人文采风活动在湖南益阳安化启幕。图 宋小平
出征启动仪式上,湖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肖涛介绍,此次活动主题聚焦“通向蒙俄的北向万里茶道”,行程将沿中蒙俄万里茶道国内段,经湖北、河南、山西、河北,最终抵达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
“片叶度关山——万里茶路中国行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还是一场文化苦旅与精神跋涉,更是一场赋能产业、共创未来的远征。”安化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廖小甫期盼通过此次活动,擦亮“万里茶道”和“安化黑茶”两张金色名片,深化与沿线地区特别是西乌珠穆沁旗的交流合作,续写“茶和天下”的时代新篇。
“片叶度关山——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是由石头记读书社发起的大型研学采风活动,旨在弘扬万里茶道文化,打造区域品牌,推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图 宋小平
作为活动目的地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英在誓师活动上表示,茶乳融合的跨时空交响每时每刻都在这一方热土上演,“以茶为贵”的茶礼已被深深镌刻进草原人民的社会生活。“当古老深沉的万里茶道遇上青春洋溢的草原99号公路,定能让世人被中华茶文化千万年的生生不息及其在广袤草原的融合创新所惊艳!”
回望历史,片叶何以度关山?在廖小甫看来,凭的是千年积淀的硬核实力。正是因为承载着历史荣光、维系着民族团结、凝聚着振兴力量,这片小小的叶子方能“度关山”、越重洋。
茶马古道 资料图
安化黑茶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贡于明清、振兴于当代,自古便有“茶甲诸州县”的美誉。自宋代设立茶马司“以茶易马”,到明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再到明末清初主导西北边销茶市场,安化黑茶为稳定边疆、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在当天下午的学术沙龙上,学者们围绕“安化黑茶与中蒙俄万里茶道”展开深入探讨,从历史、商贸、文化等角度解读茶道精神。
历史上,由于战乱,陕甘茶马古道一度中断。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对茶务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将国家垄断经营的茶引,改为自由竞争市场的茶票。并且增设南柜,调动了南商的积极性。
当天下午的学术沙龙上,学者们围绕“安化黑茶与中蒙俄万里茶道”展开深入探讨。 图 宋小平
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会特别文化顾问、作家徐志频认为,左宗棠改引为票、增设南柜的创新之举,不但活跃了大西北的茶马市场,更直接带动湖湘茶叶的升级换代。
“茶马古道、资江上洋溢着传统礼乐精神,呈现了儒商的仁与义。”船山学社副社长、湖湘文化研究学者黄守愚介绍,安化的古道上,陆路有石路、土路、茶亭、渡口、桥、码头;水路有船、渡口、码头、救生局(机构)。根据史料可知,古道及路上不少建筑是民间捐建的,尤其是不少女性也参与了慈善事业。
可见,在安化茶马古道上,在资江上,不止有商道精神、基层自治精神,还有慈善精神、民间宗教信仰等。
安化人陶澍,从小成长于家乡小淹的茶山上,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将安化黑茶献于道光帝。御案前,茶汤红浓如琥珀,道光朱笔钦点“天尖”。
诗句“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是他半生乡愁的体现。“陶澍将茶事与民生疾苦紧密相连,将乡情、经济洞见、精神追求与诗意表达融于一叶茶中。”陶澍后裔、长沙市少年宫高级教师陶双说,陶澍的茶诗不仅认证了安化独特风土,更隐含着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远见。
为维新变法而慷慨就义的谭嗣同,曾任湖南焙茶公司总办,为湘茶走向世界不遗余力。他在湖南焙茶公司总办任上,大力推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主张实行“仁通”的商品经济,认为只有体现“通人我”的精神,发展商品交换和流通,社会经济才得以存在和发展。
浏阳市文联副主席刘正初表示,湖南焙茶公司虽然不存在了,但遗泽深远。茶商、茶农从机器制茶中得到了实惠,茶业的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势不可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步在湖南茶乡推广。
立足当下,片叶何以度关山?
在省政协委员、自媒体达人刘明看来,这缕茶香在当下的生命力更让人振奋。据了解,2024年安化黑茶综合产值超268亿元,税收入库3亿元,品牌价值达52.8亿元,更入选了“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如今,这杯黑茶早已走出资江流域,沿着古老的商路,在新时代续写着传奇。
正如活动同名主题曲《片叶度关山》所吟唱:“拾起马帮遗落的铜铃,依然回荡铁骨铮铮,若前方无路,我踏出一条路,纵荆棘满途,英雄不问归途……片叶度关山,万里且为邻,你我共携手,不负这青春。”
古道马铃虽已远去,但重走万里茶路,循着一叶黑茶的芬芳,我们依然能触摸到这条万商云集、文化荟萃的“世纪大动脉”。
文︱政协融媒记者 吴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