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20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全面投产送电!
绿电三千里,湘宁一线牵。全长1600余公里的“电力天路”——“宁电入湘”工程,汇聚风光电能,起于广袤沙漠,跨越山河城乡,一路向东,点亮潇湘热土。
作为全国首条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这项工程将“塞上江南”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送到“鱼米之乡”。它的建成投产,不仅对推动宁夏资源优势转化、保障湖南电力稳定供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国家能源结构优化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入挖掘“宁电入湘”工程背后的建设历程,以及湖南、宁夏两地政协组织的助推履职故事,湖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与宁夏政协办公厅华兴时报社联合策划推出特别报道——
《湘声报》专题版面。
《华兴时报》专题版面。
只需0.0054秒,来自宁夏戈壁滩的“绿电”便可跨越1600多公里抵达湖南,瞬间点亮三湘大地的万家灯火。
8月20日,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点工程——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宣告全面投产送电。这条横贯西东的“电力天路”,如同一条架设在苍穹之上的能源主动脉,将宁夏丰富的风电、光电通过这条新时代的“电力高速公路”,从广袤西部大漠浩荡奔涌至华中热土。这不仅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能源千里驰援,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绿色低碳创新的生动实践。
“宁电入湘”工程是全国第一条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供图
01
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成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近年来,宁夏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诞生了“塞上绿电”这个新名片。全区新能源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人均电力装机量、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
“宁电入湘”工程起于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供图
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缺煤无油少气,整体处于全国能源流向末端,电煤供应主要依赖外购,夏冬两季用电高峰期压力较大,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数据显示,湖南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十,总体发电量排名全国第21位。近年来湖南电力供应基本实现总体平衡,但局部区域、局部时段,供电压力较大。
“全省发电量与经济总量严重不相称。”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省参事室特邀研究员朱翔认为,能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湖南发展的瓶颈,本土水电已基本开发完毕,风能、太阳能的供应不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作为工业大省,湖南一直面临“电力考验”。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湖南最大电力缺口超过1000万千瓦。在湖南省政协近年来开展的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湘商回归等课题调研协商中,多位民营企业家反映,与周边省份相比,湖南的工商业电价相对较高,期盼降低能源成本。
湖南缺电,宁夏有电,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由此发生。
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深入实施,2020年,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缺电的湖南与电力丰富的宁夏达成合作意向。为了让“宁电入湘”工程尽快从设想变为现实,湖南、宁夏两地进行了密切交流。
2021年5月,湖南与宁夏在银川市签订能源合作备忘录,明确共同推进“宁电入湘”工程建设。同年12月,“宁电入湘”直流工程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
次年2月,湖南与宁夏在长沙举行座谈,共商加速推进“宁电入湘”工程。不久后,湖南省政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国家能源局在银川市举行工作会谈,提出加快推进“宁电入湘”工程进度。3月,“宁电入湘”工程被列入“西电东送”战略“三交九重”重大项目之一。
2023年5月24日,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6月11日,“宁电入湘”工程和汨罗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动员大会在湖南、宁夏两地以视频连线形式同步举行,宣布正式动工。
02
多方协作的“攻坚会战”
位于宁夏中卫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茫茫戈壁中一片片光伏板连成“蓝色海洋”,这里是“宁电入湘”工程的电源之一。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示意图。资料图
“宁电入湘”工程起于宁夏中卫市中宁换流站,汇集宁夏地区的光伏、风电和支撑煤电,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止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换流站,输电距离约1616公里,总投资281亿元。
面对沿途复杂地形地貌、多变的天气、高难度铁塔组及交叉施工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加上工程参建单位多,专业接口、设计接口、工作接口、管理接口多,时间和空间上交叉作业多,工程规模大、有效工期紧等现实问题,承担建设任务的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密切交流合作,建立高效协调机制,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宁电入湘”工程宁夏段跨黄河线路进行走线验收。中新图片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设计阶段,工程师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对线路走向和杆塔布局进行精准规划,提高施工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施工过程中通过无人机航拍技术,控制塔位基础扰动面积,实现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控制。
为确保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如期完工,各项目团队日夜奋战。
起点中宁换流站,相当于一个巨大电力能量的汇集站、交换站。这里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建设施工现场大风沙、高温差,给施工及设备安装带来极大挑战。
“针对换流站特点,我们开展防风沙、抗震、深填方及高边坡等21项质量提升专项设计研究,采用双层门、双层百叶窗等防风沙设计。”国网特高压建设分公司中宁换流站业主项目部项目管理专责刘畅说,在线路方面提出36条抗冰防舞能力提升及互跨可靠度提升措施,在工程抗冰防舞设计及11处特高压交跨设计中得到全面应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确保每一块光伏板线路畅通、所有仪器安然无恙,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检修班长梁学鹏和同事们完成200多万块光伏板、132个对接箱、307台箱变的检修,相当于保障200多万个家庭的用电。
“宁电入湘”工程穿越甘肃省小陇山。中新图片
由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宁电入湘”工程(湘2标)项目路径长、塔基多、跨越区域广。该项目副经理王接林带领团队多次深入无人区翻山越岭,周密安排施工计划和力量投入,平安执行了29项二级风险、634项三级风险施工作业,单项三级风险执行最长达27天,跨越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河流、省道、国道等合计近700处。
衡阳换流站是“宁电入湘”工程的受端,也是保障电力稳定输送的“心脏”,宁夏来电由此接入湖南电网交流系统。
为确保项目如期完工,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团队“小雨大干、大雨巧干、不下雨轮班加油干”。27岁的罗煦是该公司青年突击队队员之一,他和队员们发起了设备安装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创新设置人员及货物进出无尘化小室,配备智慧安装系统;采用质量管控卡全过程实时跟踪记录,做到各环节质量验收可溯源,实现设备一次安装成功、一次试验成功、一次投运成功。
“宁电入湘”工程跨越长江重庆段。中新图片
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宁夏、湖南等沿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指挥协调下,一个个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确保了今年6月29日“宁电入湘”工程完成168小时试运行。
8月20日全面投产送电的“宁电入湘”工程,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容量800万千瓦,配套电源装机容量共计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双八百”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行业标准9项、企业标准100项;实现了设备全国产化制造,一次带电成功、一次解锁成功、安全稳定运行,国产设备迈上从“有”到“优”的新台阶;依托工程开展技术攻关,研发的一系列特高压交叉互跨技术,为未来电网建设复杂交跨提供了宝贵技术方案和管理经验。
03
驱动发展的“绿色动能”
今年湖南迎峰度夏的最大负荷达到4664万千瓦,比去年增长1.15%。随着“宁电入湘”工程的投运,宁夏贡献了外电入湘峰值的三分之一,堪称湖南供电的“最强外援”。
“宁电入湘”工程建成,令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黎富海感到振奋。在他看来,该工程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也是将宁夏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打破了西部地区新能源发电产业的瓶颈。
湖南能源集团宁夏吴忠红寺堡区300万千瓦风光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向湖南输送绿电。湖南能源集团供图
湖南和宁夏共建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目前已吸引多家上市企业的产业项目落地,形成本地化供应链,降低了物流成本。其中,湖南能源集团携手三一集团旗下的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推进30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带动光伏设备、风电设备、变压器、换流设备、储能系统等众多采购订单。
工程批量应用的国产换流变阀侧套管、大吨位瓷绝缘子等新组件、新材料,性能优良、质量稳定,标志着我国输变电产业链补链强链走出了坚实一步,推动了湖南、宁夏两地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提质升级。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参加西部地区的风光发电项目和“宁电入湘”工程建设工作,公司形成了“绿电直供+设备输出+上下游协同”的良好格局。三一重工在湖南的制造基地用上来自西部地区的绿电,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
测算数据显示,“宁电入湘”输送的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50%,每年将帮助湖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多万吨,约等于10亿棵树的年吸收量,为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电力是生产要素之一。越是科技先进、经济发达,对电力的依赖度越高。”国网能源研究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所长李成仁表示,当前湖南正在全力打造“三个高地”,“宁电入湘”有效弥补了湖南未来发展的电力缺口,对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跃升意义重大。
不论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高精尖科技项目,还是加快建设湖南省委、省政府规划的“4×4”产业体系,都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李成仁认为,得益于新能源电力供应,在“宁电入湘”用电端上,用电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空间显著增大。湖南将在数字经济、新基建配套建设、电力领域改革示范等方面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宁电入湘”工程受端——衡阳±800千伏换流站。中新图片
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宁电入湘”工程不仅及时填补了湖南电力供需缺口,更以稳定、绿色的澎湃动能,为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注入了强劲能源支撑,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端产业布局筑牢了坚实根基。
文 | 湖南政协融媒记者 许望桥
华兴时报记者 赵婵莉 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