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车间里的大能量

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 7月1日,新化县石冲口镇潮水铺村箱包制造扶贫车间正式开工投产,这是在娄底市政协大力支持、市政协主席姚兵督战指导下结出的硕果。

潮水铺村地处新化县石冲口镇南端S236省道两旁,区域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452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0户479人,该村经济产业发展滞后,无工矿企业、无经济合作组织、无集体经济收入,是市“百日脱贫攻坚”重点挂牌督战村之一。从今年3月份以来,市政协主席姚兵多次赴该村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该村可利用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合作底子单薄、集体经济收入欠缺的实际,提出“盘活现有资源、助推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在市政协的多方协调支持下,扶贫车间箱包制造设备于6月底在村部空余房间全部完成安装调试。

潮水铺村的箱包扶贫车间虽然规模不大,但对发展该村经济产业、助推村民脱贫致富起着重要作用。

变废为宝,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扶贫车间的入驻,既可节省村部空余房间的日常维护费用,又可持续收取一定租金,开源节流效果显著,对原本欠缺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是强有力的补充。源头活水来、涓流汇江海,村集体将有更多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弃闲务工,推动劳动人口就业。扶贫车间的开工,初期可容纳30余人,后期可容纳80余人,能有效解决疫情影响下的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村民就近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家庭工作两不误;更为重要的是,吸纳闲散劳动力务工,能减少邻里闲聊八卦、净化打牌娱乐之风、营造勤劳致富氛围,实在是益处多多。

产业先行,示范带动作用巨大。扶贫车间落地,变废为宝,一举多得,启发村支两委开拓视野、推陈出新,在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上敢想敢干、更有作为;弃闲务工,劳动光荣,带动村民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勤劳致富内生动力;扶贫创业、名利双收,吸引“先富村民”投资家乡、回报乡梓,带领乡亲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国家完善的扶贫政策体系支撑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市政协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潮水铺村扶贫车间的这一小步,必将促使该村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结出更加绚烂的“脱贫之花”“致富之果”。(杨红、屈勇)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