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住建部决定将41个县(市、区)列为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其中,湖南省长沙县、韶山市列入示范县。
按照湖南省政协机关“燃计划·服务大局显身手”活动要求,8月26日,湖南省政协“垃圾分类”青年调研小组伙伴们抱着学习的心态,赴长沙县寻找垃圾分类成功经验。调研小组首先来到湘龙街道中南社区垃圾综合处置中心和星沙街道金甲坪社区凤凰城小区学习调研。大家了解到,中南社区垃圾综合处置中心结合中南社区汽车交易所产生垃圾品类的的特殊性,配备了一般固废的集中打包设备、细分类流水线,蓝牙称及地磅、监控系统、专用车辆、有害垃圾房等设施,具备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存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在线统计的能力。
在凤凰城小区,大家着重了解了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及习惯养成情况。当地街道、社区、小区物业和居民协同配合,以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居民参与、积分激励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成效明显,居民参与积极性较高。居民在规定的时间段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将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以此鼓励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小区内的“小蓝屋”结合“区块链+蓝色可回收物体系”模式,形成互联网、垃圾分类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三网融合”的蓝色完整体系,是长沙县的一个创新举措。目前,长沙县已在城区建立155处蓝屋。
随后,大家前往路口镇和春华镇调研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情况。路口镇探索建立市场参与、“多网融合”的垃圾全流程运营模式,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运营。两个乡镇建设的“生态绿岛”,实现了对厨余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长沙县在农村推行每户两桶、每15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每名保洁员配备一台上户收集车、每个村建设一座资源分拣中心等,为垃圾分类提出了具体措施。
调研小组还赴湖南万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参观了垃圾分类教育基地和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生产车间。据了解,万容科技在长沙县以‘小蓝箱’为投放点、以‘小蓝屋’为集中收集点、以‘小蓝车’为收运调度系统、以‘蓝岛’为分拣中心构建了分类收集实体网络,打造了互联网、垃圾分类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的“三网融合”回收体系以及城市分类垃圾终端处置系统,全面对接当前城乡垃圾分类工作。
近年来,长沙县按照“全民动员、全力推进、全域覆盖”的思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四蓝”(蓝桶、蓝车、蓝屋、蓝岛)体系,按照蓝桶蓝屋收集、蓝车运输、蓝岛分拣处理的流程,打造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投分收分运分处的闭环,并在全市率先成立“五统一”(服装、帽子、手套、工作证、垃圾夹)的垃圾分类桶边指导员队伍,开展桶边值守督导、分类宣传等工作,形成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长沙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村的比例已达到100%,有11个镇垃圾排放量呈负增长,农户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率达68%、分类正确率达75%。
大家纷纷表示,这次调研时间虽短,但内容充实丰富、行程紧凑高效,体现了政协燃青年的特性,很有收获、很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大家感觉到长沙县先行先试,对城乡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从管理和制度上作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将为我省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