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3”汇聚起大能量——青岛即墨区政协打通履职为民的“最后一米”

王晨霞 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刘洪乐

9月10日,青岛市政协委员一行走进即墨区调研参观区政协开展的“亮承诺·惠民众·展风采”活动。刚走进古城社区没几步,就见凉亭前红色帐篷底下围了一群人,电风扇、吸尘器、缝纫机……一件件被用坏的电器和家具正在接受区政协委员企业员工的免费“会诊”。

这是即墨区政协坚持“社区所需,政协所能”原则,通过发挥委员个人、亲朋好友、所在单位和组织三方资源优势,从宣传教育、化解矛盾、助民惠民三个方面开展承诺式、接待式、随访式服务的现场,也是即墨区政协履职为民的典型案例。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

如何让基层政协委员真正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做出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去年10月的一个下午,即墨区政协主席于澎认真学习了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思考了3个多小时。

“首先得提供坚实的载体,把委员服务群众的丰富资源充分挖掘出来,整合好、配置好。”“总设计师”一番思考后,带领大家说干就干,11月初开启了以委员进社区开展“亮承诺·惠民众·展风采”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履职工作,并探索出第一个“3”:在17个镇街设立18个政协委员联络室,通过整合委员个人、亲朋好友及所在单位和组织三方面资源,解决基层委员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

但委员主要集中在即墨城区、驻镇街委员少之又少,这并不能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需求。对此,区政协又研究出“1+1+N”组团式服务模式,将集中在城区力量较强的17个界别与委员联络室结对,并组建了法律咨询、农业发展等13个专业服务小组,根据群众的“N项”需求统筹调配服务资源。

今年7月,针对鳌山卫街道农民在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农作物保险政策方面的需求,即墨区政协联合街道委员联络室,与农业发展、金融政策及金融支持两个专业服务小组,举办了沙龙活动,现场解答疑问,受到大家好评。

“没想到一盒档案这么重。”古城社区委员联络室里,19个档案盒整齐地摆放着,青岛市政协委员陈小松翻看后,便和黄海波委员交流道:“各方面的活动都有,即墨区政协委员履职的参与感和责任感,给老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这种履职态度值得学习。”

点“外卖式”服务,一叫就到

“这里是美丽乡村示范村,景色非常漂亮,欢迎各位带着家人来旅游。”柳林社区的委员联络室是由即墨区政协常委、区妇联主席汤凤兰负责的,大巴车刚停稳,她就迫不及待地打起了“广告”。

和美丽风景一样,让李培学委员感到震撼的,是数字屏上清楚列着的活动计划和委员们整齐划一佩戴的服务证:“姓名、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信息都被写进了公示牌、服务证和民情联系卡,老百姓有问题可以直接联系委员寻求帮助,简直像‘点外卖’一样,既精准又迅速。”

“‘外卖式服务’是第二个‘3’中的随访式服务。”于澎介绍,为了满足老百姓共性、个性和临时的需求,区政协还提出了承诺式、接待式服务:社区网格员将居民的各种需求先收集起来,根据这些需求,各镇街委员联络室主任和结对的界别组组长在与社区充分沟通对接的基础上,确定特定委员进特定社区开展承诺式服务的内容和时间,并强化督查考核,纳入履职档案;通过“政协委员接待日”活动,安排委员轮流到社区接待群众,听取群众诉求和意见,为老百姓送服务上门。

即墨区政协委员王鹏认为,全区政协委员深入村居一线履职,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很好地解决了驻镇街委员力量薄弱的问题。

多样化的服务让工作全盘皆活

重视开展宣传教育、化解矛盾、助民惠民三方面的服务,是即墨区政协履职模式中的第三个“3”。今年以来,即墨区政协委员进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24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76件,惠及群众8万余人次。

听闻近半年多的履职情况介绍,老家和企业都在即墨区的青岛市政协王冰洁深受鼓舞:“基层政协委员甩开膀子、做了许多实事让我非常敬佩,我也要为家乡建设多出力。”

即墨区政协秘书长万新介绍,“3个3”的履职模式较好地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政协工作的一系列问题,党委、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即墨区委书记张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抓好、抓实这项活动;各镇街党委也主动参与调度、摸排群众需求,和委员一同商讨方案,并积极提供充分的硬件支持。

“委员进社区让基层工作全盘皆活。”在青岛市政协委员孙学峰看来,“3×3”和“1+1+N”不只是简单的乘法和加法,更是把各机关干部、政协委员和老百姓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能够让委员充分运用各方资源,在服务群众中履行社会责任。

树立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样子,是适应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客观需要,即墨区政协主席于澎表示,将继续奏响基层政协机制建设的“总乐章”,唱好履职“好声音”。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