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罗鑫欣 任湘
今年5月,省政协办公厅与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动员全省政协人开展“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万户帮扶行动”。
长沙市天心区政协积极响应,第一时间部署安排,聚焦城区“插花式”贫困特点精准施策,形成了“万户帮扶行动”抓早、抓细、抓实的生动局面。
“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助力脱贫攻坚,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脱贫成色,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天心区政协主席夏艳兰表示,开展“万户帮扶行动”以来,全体天心政协人进一步提升站位,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对待、认真落实,在实践中真帮真扶,体现了政协特色,打造了政协扶贫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高位推动,季度讲评跟踪问效
“万户帮扶行动”是全省政协系统在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的重点任务,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天心区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高度重视此次帮扶行动,在区政协主席会议、常委(扩大)会议上,对活动开展进行了专题部署安排。
五届十九次常委会议上进行动员讲话
为强化领导、加强统筹、整合资源、突出实效,区政协组建了7个联合帮扶队,由区政协各委办主任、街道政协联络负责人分别担任正、副队长。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按照委组联系分工,指导联合帮扶队开展工作。驻区长沙市政协委员、天心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按照两级联动、4人为一组原则,组成52个巩固脱贫成果帮扶小组,分别纳入7个联合帮扶队统筹开展工作。
7月初,区政协全体203位委员、6位非委员的机关干部已全部展开“万户帮扶行动”,实现了决战贫困的全员参战、尽锐出击。
在做好引导动员、周密部署的同时,区政协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调度机制,将帮扶情况纳入政协委员履职考核评价,并创新运用“季度讲评”方式,切实做好委员帮扶小组工作的跟踪问效。
9月28日,在区政协常委会议上,区政协副主席彭泽南对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扶行动进行了季度讲评,对活动开展以来7个联合帮扶队、52个工作小组的亮点工作和帮扶行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一一进行点评,并就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季度讲评是对委员帮扶行动质量、实效的一次检阅,是区政协建设“务实政协”工作的延续,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比学赶超的热情。组长们纷纷表示:“帮扶做得好不好,实际成效说了算。把工作成绩定期拿出来晒一晒、比一比,大家心里就都有了一本明白账。”
一户一策,群众需什么委员帮什么
群众缺什么,委员就补什么;群众需什么,委员就帮什么。带着这样的帮扶初衷,7个联合帮扶队和52个工作小组迅速展开行动,走村入户与结对帮扶对象深入交流,并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帮扶方案,做到“一户一策”,让措施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第四十九帮扶小组走访慰问帮扶对象
区政协第7联合帮扶队下设4个小组,精准对接4户帮扶家庭。委员们在登门走访时了解到,一些困难群众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担忧,便萌生了为所有帮扶对象免费体检、赠送药品的想法。
9月29日,5名帮扶群众前往医院进行体检,享受到了委员们赠送的价值800元的免费体检“大礼包”。“体检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份礼物真是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南托街道沿江村村民李金亮对委员们连连致谢。
因户因人施策,用心用情帮扶。第31帮扶小组与张盼涛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后,4位委员多次登门交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想法和需求。张盼涛夫妻二人都身患疾病,还要赡养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其读高一的大女儿是全家的希望。全面了解张盼涛家庭情况后,在组长赵礼发的带领下,委员们形成了“一户一策”帮扶方案,重点帮扶其女儿顺利完成学业,通过提供基本生活费和物质帮助,不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等,促其健康成才,早日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目标。
据统计,帮扶行动启动以来,区政协200多位委员和机关干部上门走访帮扶对象百余次,捐款捐物30余万元。
确保可持续,探索城区扶贫新路径
脱贫不易,持续稳定脱贫更不易。“在此次帮扶行动中,我们的委员并不是简单地一捐了之,而是真正沉下心、走上门,主动和帮扶对象建立情感联系,为实现帮扶对象家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出谋出力,切实展现了政协力量。”夏艳兰对帮扶成效颇感欣慰,在梳理总结3个月来开展“万户帮扶行动”情况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探索形成在城区开展爱心帮扶工作经验的想法。
作为长沙市的中心城区,天心区扶贫工作具有鲜明的“插花式”特点,贫困户分布零星、存在隐蔽、成因复杂,给脱贫攻坚带来很大难度。如何精准施策,摸索出一条城区长效帮扶的新路径,区政协委员在行动中进行了有益尝试。
扶上马送一程,才能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为切实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区政协第4联合帮扶队立足群众所需、委员所长,将帮扶方式逐渐由传统的捐资捐物转变为“一户一品”扶持产业发展,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致富路。
就业对脱贫致富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何京伟、廖彩霞、李星治分别牵头的帮扶小组,千方百计为帮扶的困难家庭提供就业机会。令帮扶对象尤为感动的是,帮扶小组不是“一联系到工作就撒手”,还为他们争取到上岗前后的免费培训机会,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协调解决家庭问题,确保他们进企业后留得住、干得好。
在南托街道,区政协委员张维带领的帮扶小组,探索以“插花式”帮扶破解“插花式”贫困。帮扶小组组织收购市郊贫困村民的自种蔬菜,通过“菜菜农业”小程序,以订单方式卖到城里。“通过‘菜菜’平台,坐在家里就能卖钱。”贫困户得到了实惠。小区居民每户每月只花158元,即可获得8次蔬菜配送服务。
“城市居民蔬菜需要多样化,城郊农民种植分散、产量少,通过点对点对接,可以有效解决双方问题,实现城乡资源的深度互动。”张维说。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