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全国政协书院”湖南省政协读书群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主题展开学习交流以来,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一直是委员们持续探讨的话题。
近日,省政协经科委部分委员开展了一场线下读书交流活动,参观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展,考察助农企业华自科技。委员们通过实地感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将助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话题不断引向深入。
机械装备龙头进军农机领域
由省科技厅主办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展,集中展示了示范区成立5年来的部分重大创新成果,包括工程机械与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深海深地深空与新材料等。
作为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在农机领域持续发力,还有许多成果并未出现在成果展上。如最新原创技术——自动抛秧机,一次可抛掷13行,是手抛秧的10倍,且克服了手抛秧分布无序,弥补了插秧机行距固定的缺陷。
另一家在农业机械方面有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是铁建重工,他们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端智能6行采棉机,已在新疆等地推广使用。这款采棉机配备智能控制、自动监测、故障自诊断、危险报警等诸多新功能,使棉花采净率达94%以上,含杂率小于10%。
考察现场图片被分享到读书群后,收获不少点赞。委员们表示,要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机研发应用水平。
10月23日,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在省政协“湘声大讲堂”介绍,2014年以来,湖南财政累计投入4亿多元扶持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其中水稻、油菜机械化率今年预计达到79%和62%。
袁延文介绍,推进农业机械化可以解决劳动力不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下一步,湖南将围绕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布局推进长沙农机研发中心、中联重科建立湖南(汉寿)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双峰农机特色小镇“一中心两基地”建设,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农业搭上信息化快车
国之重器、技术源头,中国架构、世界标准,安全基座、自主生态……走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区,一系列创新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令委员们颇为振奋。
正是基于这些全国首创、国际领先水平的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和创造实力,2019年底,湖南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批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省份。
参观期间,省政协经科委副主任杨晓晋提出,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湖南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要广泛地推广应用到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中,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信息化支撑。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三农”问题与水利息息相关。在华自科技,委员们看到了信息化管理技术惠及“三农”的具体案例。
省政协委员、华自科技董事长黄文宝介绍,华自科技拥有自主研发的智慧灌区信息化系统,以统一的数据平台为灌区水资源合理调配、防汛抗旱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目前该系统在全国各地的灌区均有应用。
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
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展上,有一项被重点推荐的成果——不断刷新“中国产量”的超级杂交稻。
10月14日,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再传佳绩,试验种植的“超优千号”耐盐水稻平均亩产达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湖南种业科研又迈上了新台阶。
“湖南要在大力推进良种培育、高效生产等方面全面创新,让农业插上科技创新的‘金翅膀’。”省政协委员、明和集团董事长傅高武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高地’要求,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出了更高层面要求。”苏孝群委员建议,湖南要建立系统的与发达地区市场接轨的人才引进及服务机制,引进更多服务“三农”发展的高端人才,更好推动“三农”创新与改革。
让科技更好赋能“三农”
“线上读书主题围绕‘三农’,其中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问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省政协委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江涛认为,一批科技型企业的崛起,是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省政协经济与科技委员会主任吴金明认为,湖南要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省政协常委、株洲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郝建东认为,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以抓工业的思路,同时充分结合农业本身的基本条件和发展特色,抓好农业产业化。
湖南以丘陵山区为主,对于农业规模化生产有一定难度。省政协委员、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原一级巡视员张立东认为,湖南尤其需要能满足油茶、茶叶、水果、楠竹等领域的小型农机需求,通过以机械化推动种养殖标准化,以种养殖标准化来促进农业机械化。
省政协委员、湖南湘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奇志表示,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要深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立从科研到育种到加工的全链条农业机械化体系,助力我省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
文、图|湘声报记者 寻晓燕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