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港澳台侨外”特色,界别委员“线上+线下”工作室来了!

如何进一步激发委员责任担当,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让政协委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

把界别工作的平台建起来,使界别特色亮起来,让界别活动实起来——结合港澳台侨外特色,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出台了“发挥界别优势 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工作方案。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在省政协已出台的《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办法》(试行)文件基础上,制定了“发挥界别优势 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和方式以及具体组织实施细则。

此方案的制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委员要更好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的要求,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发挥政协界别优势和委员专长,组织委员践行为民履职初心,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和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聚焦港澳台侨外特色,

建立界别委员“线上+线下”工作室

据了解,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根据专委会委员和联系界别情况,将分别成立民革、致公、台联、侨联、对外友好界别以及香港委员、澳门委员活动工作组,各组分别明确1名组长、1-2名副组长和1名联络员。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每个界别在政协云设立一个界别委员线上工作室,并建立一个线下界别委员工作室,并鼓励有专业特长的政协委员建立委员个人工作室,为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拓宽渠道,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据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介绍,将充分发挥政协云微建议和热点关注栏目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中的作用,每个界别至少开展一次“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

“通过组织委员领办、督办事关界别群众切身利益的微建议,助推解决界别群众关切的‘微困难、微问题’,维护界别群众权益,激发委员服务界别群众的热情”。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副主任李国雄介绍。

通过政协云,委员与界别群众互动交流,切实把网络空间鲜活的社情民意及时准确反映给党委政府,用“微建议”服务“大民生”,助推解决更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线下,委员通过选择界别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调研、视察,提交和督办界别提案,开展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等界别活动。

创新方式、强化保障、提升实效,

做深、做实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致公党湖南省四级政协委员已率先开启了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依托“政协云”平台,致公党湖南省委会已成立了“政协致公界别委员工作室”,制定了《致公党湖南省四级委员联系服务本界别群众2021年实施方案》,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从1月27日开始,在2021年度重点开展“八个一”工作——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开展一项谈心交友活动、成立一个界别工作室、集中开展一次界别特色活动、集中开展一次聚力行动、集中开展一次界别调研、开展一次共识教育活动、开展一个集体读书活动。

事实上,民革、致公、台联、侨联、对外友好界别,以及香港委员、澳门委员等外向度都很高,界别群众比较特殊,委员们在联系和服务界别群众过程中,则更加需要注重将政协履职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制定这一界别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案,正是创新为界别群众服务的方式,强化为界别群众服务的保障,切实提升委员服务界别群众的实效。

“委员更好地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湖南已经走在前列。能否更好地创造湖南经验,推动活动更有实效,这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委员们共同努力。”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王玉立说。

文|《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黄璐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