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启杰 通讯员 武文强
2020年,海南省海口市政协着力探索建立政协工作上下联动机制,以省政协部署开展的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全市搭建由同级党委负责的政协工作联络站,市政协委员全部下沉到全部镇(街)开展履职活动,形成市、区、镇三级政协工作上下联动机制,为政协委员加强同基层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协助党委政府通过协商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搭建了新平台,打通了政协委员下沉基层履职的“最后一公里”。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口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郭燕红。
记者: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海口市在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郭燕红: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强化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破解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
一方面,健全了政协组织机构。海口市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支持市政协在原有专门委员会的基础上增设“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形成“一办五委一室”的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市政协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在我市4个区成立了区政协工作联络领导小组,将“推动成立区级政协组织机构”纳入了海口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我市四个区成立区级政协组织机构,完善区级政协机构设置,指导各区选优配强政协委员队伍,补足“两个薄弱”短板。
另一方面是建立政协工作上下联动机制。在全市43个镇(街)搭建由同级党委负责的政协工作联络站,将238名市政协委员分成43个履职小组下沉到全部镇(街)开展履职活动,形成市、区、镇三级政协工作上下联动机制,让委员履职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加务实。
记者:海口市政协在创新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郭燕红:去年来,海口市政协在省政协指导和市委坚强领导下,着眼于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探索,按照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党委所想、政协所长、基层所盼”的指示要求,创新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试点工作。一是搭平台。我们成立政协委员履职小组下沉基层,创新搭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协商议事平台,其中镇(街)、社区成立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行政村将政协委员纳入村务协商会协商主体担任特邀副会长。二是定规则。我们运用政协丰富的协商经验、灵活的协商方式,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打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议事制度和工作规则,对议题的征集、协商的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规范,构建了协商议事的完整闭环。将政协委员作为协商议事的“智囊团”,纳入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和村务协商会的协商主体,政协委员发挥协商“专业选手”特长,协商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三是求实效。我们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忠友“实效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生命力”的工作要求,协商前,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和议事会成员围绕议题深入调研,找准矛盾点和争议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协商后,政协委员又对协商达成共识并经同级党组织批准实施的议题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责,确保议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去年4月海口市“三永公路”作为自贸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正式开工,但途经云龙村遇到了难题,项目征用了该村18亩集体用地,青苗补偿是发给土地承包者还是种植经营者,村民存在较大争议,影响了工程进度。政协委员及村务协商会成员围绕矛盾争议点深入调研,与老百姓面对面讲政策、解疙瘩,大家气顺了、心齐了、意见一致了,村民顺利拿到了补偿款,项目也顺利进行。
去年一年,海口市就通过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围绕涉及党政工作重点、群众生产生活难点、社会治理焦点的问题开展了403协商,有效解决了100多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协商的“会场”成为基层党委政府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的“现场”,老百姓既受到尊重,又得到实惠,为政协委员向党委政府精准资政建言开辟了新阵地。
记者:今年海口市政协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方面如何发力?
郭燕红:我们深切感受到,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契合新时代政协工作新使命,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新需要,切合市县政协工作新特点,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旺盛生命力。
今年,市政协将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聚焦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助力海口“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察实情、出实招、聚共识,围绕自贸港建设中产业体系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认真开展协商,做实做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民主监督,围绕民生福祉改善积极建言献策,努力画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最大“同心圆”。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