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9日),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突出“学史崇德”主题,在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许光达故居参观学习,重温党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任弼时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人);许光达被誉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有“三让”(让衔、让级、让位)。两位革命先辈的光辉品格,让每一位参与学习的党员干部深刻体悟到了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重要意义。
德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
通过专题学习,省政协党员干部深刻感受到,党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学习先辈先贤和先进模范的崇高精神品德,不断加强品德修养,锤炼党性品行。
省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许石林认为,德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德行高低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是可以通过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达到的。对党员干部来说,“德”要体现在对党的绝对忠诚上,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要体现在对事业的高度负责上,立足岗位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给组织添麻烦,不给同事添负担,自觉为党分忧、为民尽责;要体现在对自身行为操守的严格约束上,守住底线,注重形象,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表率。
“学史崇德,就是崇尚共产主义道德,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共产主义道德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省政协委员学习联络委员会主任陈宏忠表示,要坚持行以砺德,带头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工作中坚持察真情、说实话、办实事,围绕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各项目标任务,坚决落实省政协党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专委会分党组作用,更高站位、更勤履职,真正做到以“政协之能”服务“湖南之为”。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壮丽立足多年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履职工作实际进行了思考。“要以榜样的力量,浇灌好心灵的绿洲。”李壮丽表示,将始终坚守三条人生准则:向生死考验中立场坚定的模范人物学习,对党绝对忠诚,坚定不移跟党走;向孜孜不倦为民排忧解难的榜样人物学习,坚定服务人民;向物质诱惑面前严于律己的先进人物学习,坚定自我革新。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王玉立说,学习党史,必须在立德固本上下功夫,把学史的成效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作为政协人,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在“国之大者”中明确使命职责,在历史任务中找准角色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履职奉献。
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
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如何转化为工作实效?如何应用于政协工作实际?省政协党员干部们进行了深入思考。
省政协研究室主任高鑫说,要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涵养自己的德行,在履职工作中,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最重要的位置,勇担重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助推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中体现担当和作为。在他看来,政协委员“学史崇德”,就是要立足本职工作,胸怀“国之大者”,着眼全局,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发声,务实担当,高质量履职,争当责任委员,在以“政协之能”服务“湖南之为”,乃至“中国之治”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杨湘川说,坚持理想信念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要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态度,深入群众之中,听取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要精准建言,有提出有价值意见建议的能力;要有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无私精神,切实为老百姓做贡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省政协研究室理论处处长阳健涛曾多次到过任弼时纪念馆和许光达故居,感受和学习先辈们的先进事迹,常学常新,每次都有新的收获。阳健涛说,先辈们没有私心杂念,一心为民,一心为公,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德。先辈们不搞特权,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
省政协办公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李定华说,要深入学习领悟任弼时的“三怕”精神。在他看来,怕工作少主动找工作做,怕麻烦人自己把工作完成,都是一种担当作为。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接过党的事业的接力捧,把好的作风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
文|政协融媒记者 程琴怡 肖君臻 李飞
图|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