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鱼米之“香”长久香?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促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选题有意义,调研有深度,服务有温度,相关部门要充分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6月21日,在益阳市政协召开的六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暨“强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战略,再创鱼米之‘香’新优势”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上,益阳市委书记瞿海充分肯定了益阳市政协的履职成果。

鱼米之乡是益阳一张响亮的名片,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打造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特色品牌,为益阳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农业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如何强力推进益阳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战略,再创鱼米之“香”新优势?年初,益阳市政协决定将该主题作为2021年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之一。为让建言更实,更富操作性,市政协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市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通过广泛座谈、走访相关企业、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并赴广西桂林、福建宁德和江西上饶等地开展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的召开做足了功课。

益阳是国家产粮大市,针对当前稻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种植品种不精、加工企业不强、稻米品牌不响、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等问题。市政协常委蔡丽环认为,必须从强化整体布局、资源整合、宣传推介、质量监管上做足文章,做大做强稻米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安化黑茶是益阳一张静美的名片,已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针对目前安化黑茶发展瓶颈问题,市政协常委谭绍军建议,“要多措施、多路径,齐头并进、齐抓共管,突破发展瓶颈,奏响安化黑茶大合唱。”

市政协委员汤海林建议,要创新条件、构建平台,开辟水稻专用品种审定绿色快捷通道,做大做强水稻种业企业,为益阳大米装上自己的“芯片”,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辨识度。

推进特色农产品质量溯源,不仅是适应消费需求,更是构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使鱼米之“香”长久香的必然要求。市政协委员汪翔建议,要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品牌质量溯源专业化培训,提高农村生产经营者的溯源水平。

“要大力发展我市芦菇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市政协委员郭安邦从解决洞庭湖芦苇弃收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为失业樵民重新找回劳动岗位,推进芦菇这一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益阳发展生态养殖模式,打造优质水产品牌有基础,“南县小龙虾”“大通湖蟹”等国家地理标志水产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市政协委员熊姣军认为,要高起点谋划,抓住发展机遇,从生态转型、产业链延伸、品牌价值保护和宣传推广上发力,打造“益”字号优特水产品牌,擦亮“淡水鱼都”金字招牌。

瞿海说,要充分用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这一重要平台,打造协商民主新品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制度机制建设和协商民主发展,将市政协常委会和常委、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加快转化为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促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硬举措,推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不断向前发展。

益阳市政协主席刘丽华表示,本次议政性常委会议畅通了委员知情明政、参政议政渠道,将委员意见建议直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增强了委员通过履职推动发展的动力,也为市政协下一步工作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政协委员砥砺初心使命,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切实以“政协之能”服务“益阳之为”,强力推进益阳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营造支持再创鱼米之“香”新优势的发展合力。

通讯员丨 李 保  李 强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