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如何自我破局?省政协常委分组讨论5大主题

6月23日上午,政协湖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参会的常委们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卡脖子’技术、工艺与产品”“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基础再造”“产业生态优化”5个专题,进行分组协商讨论。

杜绝形成“信息孤岛”

第一组的常委会们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主题进行了协商讨论。

周海斌常委认为,强化长株潭引领作用,要加大三城融合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杜绝形成“信息孤岛”“数据壁垒”。

胡奇常委表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既要利用好全省雄厚优势资源,也要加强引导,加大扶持激励力度,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人才是关键也是基础。”王仁才常委深有同感。他认为,强化职业教育发展,需创新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畅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通道,立足湖南本土优势和特点,逐步形成与全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相匹配的人才梯队。

在张庆和常委看来,要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实的服务、更好的政策、更优的环境,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协同发展,真正发挥湖南“火车头”的引领作用。

钟建新常委建议,加大高校先进制造业相关现有优势专业基础条件投入,改善技能人才培训环境,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同时强化企业与高校联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真正使湖南培养的人才留在湖南,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第二组的常委们围绕“‘卡脖子’技术、工艺与产品”主题进行了协商讨论。

“深入了解我省轨道交通的产业链发展情况后,发现轨道交通生产目前的前端设计力量还比较薄弱,整车生产的集成度依然不够。”蒋涤非常委建议,要持续延伸产业链,发掘前后端的价值链,加强轨道交通设备供应链的上游配套产品和附加值高的高端配套产品。

李涛常委认为,要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推动工业“五基”发展,组织参与国家“揭榜挂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贡献湖南力量。

许多“卡脖子”技术都与材料有关,新材料领域成为各国竞争的热点领域之一。何祚云常委希望相关部门要对全省的高分子材料企业进行统筹扶持。

“在湖南,科研人员都往长沙聚集了。”何祚云常委认为,打造湖南人才高地,要建设一套高技能人才机制,比如要让其它市州专家库的人才,能够在长沙买房以及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数字化赋能低碳循环

第三组的常委们围绕“智能制造赋能”主题进行了协商讨论。

“湖南的智能制造呈点状分布,没有形成整体链状的智能化。”吴金明常委建议,发展精密制造与加工产业,应利用数字化赋能,走低碳循环发展之路。要完善体制机制,转变思想观念,打通企业边界,弥补湖南制造服务业发展不足,补齐、延长、强化产业链。

刘小明常委说:“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打造能为企业提供技术研究、开发的平台,强化技术支撑;要完善智能制造人才体系,培养引进研究型、技术型人才,强化人才支撑。”

“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与企业需求吻合。”李定珍常委建议,高校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接、联合,打造人才实训基地,搭建人才实训平台。

徐新楚委员认为,应重视、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检验检测中心发展,提高检测实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广“飞地经济”模式,促进产城融合,城市提升生活服务配套能力。

彭继球、杨晓晋等常委就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营商环境、金融环境,壮大非银行金融市场,调整金融结构提出了建议。

科学布局科技赋能

第四组的常委们围绕“产业基础再造”主题进行了协商讨论。

北冰委员认为,以长株潭为代表的湖南先进制造业,不能只停留在对制造业的“旧”理解上,应该有更多前瞻性的研究,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既要注重科技赋能和智能化转型,也要注重绿色产业发展和环保升级。

“要注重制造业布局,统筹布局规划。招商政策要统筹,从而避免长株潭三地发生恶性竞争。如可以统一打造一个服务三市的物流枢纽,共同打通产品流通渠道。” 黄芳常委建议,产业政策要落实,如落实人才引进政策要注重相关设施配套。同时,制造业会展也要加大力度、提高层次,要真正了解企业需求,从而调动企业积极性。

朱皖常委建议,在顶层设计和布局上发力,一方面,湖南要和国家层面在相关领域的布局做好对接,利用好央企资源;另一方面,省内布局不能“打架”,长株潭若要实现产业一体化,需要三市统一规划。

向双林常委说,先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前端的基础建设。在进行产业链的布局时,只考虑市场优势是不够的,也要注重考虑湖南传统产业优势,先打好基础才能“有后劲”。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五组的常委们围绕 “产业生态优化”主题进行了协商讨论。

“强化长株潭引领作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率先发言的胡彬彬常委抛出这个话题后,立即引起了其他常委的共鸣。

朱建纲常委说,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湖南应该有所作为,也大有可为。打造高端的制造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但目前的问题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不是很高。

“确实是这样。”朱建纲常委话音未落,陈慈英常委便接过话来。她说,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很焦虑,他们宁愿花时间、费精力、想办法,让孩子考上普高,而不希望孩子上职高。为什么?这其中很大原因是职业教育质量不是很高,与社会需求有些脱节。

“既要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评价,也要多措并举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常委们纷纷认为,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重要主体作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  寻晓燕  许望桥  廖宇虹  陈彬

图|政协融媒记者  汤威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