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文杰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这是在宁夏广为流传的一首歌谣。2000多年来,在黄河水母乳般的滋养下,1万多平方公里的宁夏平原,成为稻香鱼肥、瓜果飘香的“塞上江南”。同时,因其有大漠戈壁之雄浑,又有江南水乡之秀美,也成为全国各地游客休闲度假的热衷之地。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示,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有水是江南,无水是塞上。”水资源短缺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
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政协工作的主战场,自治区政协把“建立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支撑宁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题目。从6月份开始,由自治区政协4位副主席分别带队,有关专家、相关厅局共同参与的调研紧锣密鼓地拉开序幕。9月26日到27日,自治区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聚焦破解塞上江南之“水困”进行专题议政。
数据表明:塞上江南有“水困”
“漏损管控水平不高,城市、城镇老旧管网改造缓慢;再生水利用率低,没有对再生水使用作出强制规定;城镇节水措施尚未普及,公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用水方式和习惯没有根本触动……”一路走来,委员们调查到乡、到村、到户、到人,摸实情、找问题、取真经、寻对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翔实资料。
数据显示,宁夏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289毫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4%、黄河流域的65%,但是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近5倍,生态保护及作物生长完全依赖于黄河地表水。所以,对宁夏人而言,水是生命之水。
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是本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牵头承办单位。该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杨学林表示,据测算,到2030年宁夏缺水达14.2亿立方米,水资源保障形势十分严峻。
“有什么办法请国家相关部委协调增加水资源的额度吗?”有委员在会上问。
“不可能!”
“为什么?”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给出答案:要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用市场手段倒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宁夏的任务,也是宁夏的机遇。可是宁夏偏偏缺水,在国家的水资源没有调整前,外部开源无望,怎么办?
可喜发现:开源不成可节流
调研中,委员们有了一个可喜的发现。
“农业节水尚有空间可挖!初步估算农业还可能有不少节水空间。”
委员们算了一笔账:“农业节水的最大潜力在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灌平均定额为236立方米/亩,每亩可节水123立方米,节水率可达35%。”预计2025年宁夏高效节水灌溉可达550万亩,这样算下来,预计可节水6.7亿立方米。
“另外,我们建议冬灌面积可适度减少。‘十四五’末预计可减少冬灌水量2亿立方米。除此之外,2020年我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1,全国则为0.559,这样算下来,又可以省出来一些水。”
2018年至2020年,宁夏全区农业耗水占约80%,是“用水大户”,从理论上讲,农业上可以省出近10亿立方米的水。
委员们还建议,在节水的基础上水稻种植面积应采用南压北增。自治区参会的相关厅局负责人认为,建议提得准,并表示水稻种植应着重布局于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地区,鉴于黄河滩区治理的要求,不宜布局在黄河沿岸。
结合各组的调研数据,委员们认为,无论工业、优质地下水,还是非常规水均有节约的空间。
比如工业用水,自水权试点交易后,宁夏农业向工业转换水权10亿立方米,加上工业取水量4.19亿立方米,工业实际取水量已占总取水量的20.2%。2019年,宁夏工业园区再生水回用率仅为6%,矿井水利用总量为2170万立方米,利用率仅为33%。还有不少节约空间。
优质地下水是另一个节水源头。宁夏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42亿立方米,可2020年仅开采了6.138亿立方米,理论上讲,也还有不少的节水空间。委员们建议,通过最严格的地下水管理,以黄河水取代“三山”周边地下水灌溉和工业用水,关停“三山”灌溉和工业深井,并严格管控供港蔬菜过度开采地下水,以此来节约大量优质地下水。
“非常规水中的再生水、矿井水、苦碱水、雨洪水加起来也可以节约不少水资源。”
细细算下来,委员们惊喜地发现,理论上,整体可以节约十几亿立方米的水出来。
“塞上江南旧有名,有水才能是江南!”委员们心中有数了。
委员建议:节约用水须有度
有水可节是件大好事,但在会上,有委员也提出了“节水要有度”的建议。
“既要节水,又要保证群众生活质量不降低、经济发展建设不受困、生态环境不破坏。”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杜正彬说。
“要正视工业用水的两个矛盾。”自治区政协常委陈庆成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他说,宁夏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大,但工业增速快,煤炭、煤化工、纺织等高耗水产业占比大的格局一时难以转变,工业用水需求增加是必然趋势。“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例,分配给宁东基地2亿立方米黄河水指标和交易取得的3484.8万立方米水权指标已经全部分配到企业,目前新增的78个项目需要1075万立方米水目前还无法解决。这是第一个矛盾,就是以水定产和工业增速的矛盾。”
陈庆成说的第二个矛盾是工业的污水处理和高昂的处理成本之间的矛盾。“工业污水和非常规水中的矿井水处理工艺复杂,每立方米处理费用高达30元,已经成为企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储建平委员是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到宁夏工作20多年来,对宁夏的建设尤其是对生态环境投入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他建议,加大对宁夏尤其是银川平原湖泊湿地和稻田湿地的保护力度。
储建平认为,节水虽能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但也需有“度”。宁夏平原的湿地是黄河之肾,呵护着黄河流域和西部的生态安全。为节水而过度压减水稻和湖泊面积,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干燥、土地沙化、气候改变乃至生态破坏。极有可能形成“越节水越无水可用,越节水环境越恶化”的恶性循环,导致“塞上江南”不复存在。
“万万不可让塞上江南在我们手中丢失!”储建平说。
委员们认为,在宁夏,节约集约用水有4道迈不过去的“坎”,所以需要处理好4个方面的关系:黄河自流灌区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深层地下水和周边产业的关系、浅层地下水和供港蔬菜的关系、降水线与人工造林的关系。处理好这4个关系,可以保证“塞上江南”的美丽景观不会破坏,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不至于弱化。
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麦山回应说,在节水与生态保护关系问题上,自治区灌排条件逐步改善,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控联调,以及土壤盐渍化技术的应用,盐渍化和生态退化将逐步扭转。农民主动改变种植方式,水盐关系将逐步实现自然平衡。
自治区相关厅局代表也表示,随着自治区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全区苦咸水利用量已大幅减少,目前仅利用0.24亿立方米,由于后续缺乏工程配套,加之苦咸水利用量不计入用水总量中,可鼓励使用,但不宜作为固定的节水潜力。另外,雨洪水为非常规水源,仅能鼓励使用,不能作为常规水源进行配置。
“感谢委员们的精彩建言。”参会的各厅局代表认为,委员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见地的建议,将为自治区下一步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篇“大文章”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提出,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水的节约集约利用就是“先行”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治区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积极践行者和倡导者,通过专题协商、界别协商、有事好商量以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继续关注宁夏水的问题,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为美丽新宁夏建设作出贡献。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