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看,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断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2021年前三季度成绩发榜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这样表示。
大分过线,小分也不会太差。多位委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要的不完全是分数,而是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全国政协常委、国投集团原董事长王会生:
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在持续恢复,完成全年任务压力不大。在这种时刻,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王会生:尽管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困扰着我们,尽管整体上看我们是稳中有进的,但在我国经济恢复过程中,创新驱动还方兴未艾,中国经济的韧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我想,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自信,越要齐心协力。
从今年以来政协调研的情况来看,各省份在控制疫情、克服灾害、创新发展方面都在扎实工作,下了大功夫。可以看到,凡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深化改革走得比较早的省份,今年的情况都有明显改善。
从投资公司的情况来看,源于过去十多年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深化改革,我们才取得了今天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各项指标仍然大幅度提升、跳跃式的发展。
当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要把形势、困难和压力分析得更透彻一些,提高政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上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董事长安庭:
及时出台拓展演艺新空间规范标准
记者:旅游演艺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而四季度又是往年文化消费比较活跃的时刻。从抗疫和维持文化消费市场运行角度出发,您能谈谈看法和建议吗?
安庭: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公众对卫生防疫意识增强,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艺术的休闲活动。同时,受城市规划及建设政策、建设成本的限制,在文化及居住核心区新建剧场剧院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出于现实考虑,演艺新空间的拓展正在成为行业共识。立足于很多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不同年代建筑风格的文化多样性,针对目前已在文化消费市场普及的沉浸式演出、剧本杀等新兴文化消费业态,我建议尽快出台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等一系列指导意见、政策及法律法规,明确在特色建筑、特色园区、特色会馆、老厂房等文旅载体内,对拓展演艺新空间的规范与标准,也尽快对包括舞台搭建、电气安全、消防安全以及服务等出台明确细则,为演艺行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增长点。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局长马正其:
增就业、稳收入,激发内需活力
记者:在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的条件下,我们要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该怎么做?
马正其:4条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切实解决企业当前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比如融资难、煤电供应紧张、政府及政府平台公司欠债等,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努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忧,筑牢经济恢复的基础。
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进一步保障城乡居民稳定收入。尤其是要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等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保留和创造更多的稳定就业岗位,畅通就业信息,降低找工作成本,为百姓就业创业营造更便捷的条件。
三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内需活力。通过强化反垄断、打击侵权等净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使百姓愿消费、敢消费、乐于消费。
四是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生不起更教不起”“空巢无所养”等问题,为群众兜住民生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
中低收入人群更需要理财
记者:现在很多中低收入家庭还处于“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状态,这一现象该如何突围?
金李:的确,目前财富管理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覆盖不足,提升了财产性收入的差异。富人通过先进的工具,财富快速稳健增值。而中低收入者财富很难增值,而且管理不当存在巨大风险。同时,随着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加剧,人口抚养比提升,童年贫困和老年贫困问题凸显。过去主要通过社会工程,即加强二次三次分配。我认为还可以配合以金融工程,调动更多社会资源。
根据诺奖得主莫迪格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最容易产生贫困的是一老一小。
原生家庭的贫困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同时生不起、养不起的问题也会抑制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这些都可以通过合适的金融手段缓解。比如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养儿育女贴息贷款,以孩子名义申请,由家长代管,主要用于子女养育过程中的开支,保障儿童在人生早期阶段获得公平发展机会。
同样道理,可以通过社会工程和金融工程相结合,更好解决老年贫困问题。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正在做关于养老信托的探索。在最近一次行业内部座谈会上,参会信托公司一致呼吁,希望能降低信托服务的门槛,让那些较为稳妥、有风险防控措施的信托产品,真正进入普通老百姓家庭。
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创始人薛光林:
任何时候都要加强战略物资储备
记者:您一直密切关注国际油气等重要战略物资走势。围绕近期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您有哪些建议?
薛光林:过去十多年来,我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呼吁——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在低价时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以此作为战略储备。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要逢低价时加大力度进口,一旦国际市场价格拉高,就动用我们的储备,作为调节国际价格的重要手段,提升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建立起四大战略资源的储备体系,在此背景下,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飞涨时,国内能源供应也变得紧张起来,造成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为此我提议,构建起四大战略资源的储备体系,尤其是在低价时加大力度进口战略资源。其实,这件事真正操作起来并不难,逢低价买入,同时国家多建一些油气的储备库,而铁矿石和煤炭放在露天也能储存。这样一来,当国际市场价格升高时,就动用我们的储备来调节国际价格,节省国家的外汇支出。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董事长江浩然
煤炭上下游需联动“破局”
记者: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3%回落至3.1%,两年平均增速由5.4%回落至5.0%,有人说这是在能耗双控前提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阶段性考验”。围绕这一话题希望听听您的建议。
江浩然:聚焦于工业生产,我认为电力供应仍是核心问题之一。建议在保民生的前提下,从上游煤炭供应、下游供电企业政策两方面进行联动“破局”。
在煤炭供应方面,我不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课题,仅受限于外部价格因素,而是要从优化内循环的角度,着眼于“双碳”目标,加强内需供应的稳定性和规范性,综合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来考虑。因此,建议利用市场化手段稳住大宗商品价格,严厉打击国内煤炭市场违规、投机交易行为,增加储备资源的灵活调度,出台弹性的中长期煤炭供应体制,进一步减轻电力企业压力。
在供电企业补贴方面,高企的煤炭价格已经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热情,使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建议可根据各地方实际需求,由国家及地方进行补贴,增加部分“平价煤”的供应,同时不断完善阶梯电价改革,针对高耗能产业开放电价交易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节需求,并对节能减排有较大贡献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或补贴奖励。用电企业也要合理规划产能,从细节入手多渠道节电省电,共渡难关。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0月26日5版)
记者:崔吕萍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