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姓身边事破解基层治理题 ——访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政协主席岳李

记者 韩冬

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新时代基层政协组织的重大课题。2019年成都金牛区获得全国社区治理创新优秀地区和优秀案例。金牛区推出的“黄忠公民议事会”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新桥经验”纳入了四川省委十一届六中全会优秀示范案例,“恒德路三事分流治理”自治方式被评为2019年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新案例。近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政协主席岳李,请她分享了金牛区政协的有益探索和经验。

记者:金牛区在践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益探索中有哪些具体做法和经验?

岳李:我们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积极参与探索实践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提案工作机制,聚焦群众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创新开展基层协商、小微协商,促进社区自治,着力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做法可归纳为“四单”:即构建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四级(区、街道、社区、小区)提案体系,创新成立金牛区社会组织联合党委,重点发动“两新组织”收集“议单”;建立起“社区内单位组织”和“组织化个体提议”两类诉求分拣机制,对前期收集“议单”进行“汇单”;通过“上下互动、民主协商、依法界定”的原则,探索合理划分“街道事”“社区事”“院落事”的“认单”机制;创新建立了集收集、反馈、分拣、处理、公示和监督于一体的“金牛社区提案智慧平台”,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全程“评单”。

记者: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的?

岳李:区政协研究制定了《金牛区政协“有事来协商·凝心聚力量”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构建了“1+2+4+6+N”协商体系,因地制宜设立“委员联络站”“委员工作室”,搭建起院落民意恳谈会、社区民意恳谈会、线上民意恳谈会、流动民意恳谈会等“有事来协商”平台,将政协协商延伸到基层,服务到群众。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要目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扎实开展“三近三增”活动(近距离促膝访谈增感情,近距离排忧解难增信任,近距离释疑解惑增和谐)50余次。建立以委员为主体,吸纳部分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及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多元参与的“协商一线问题”群体。开展“问题协商在一线”、协商为民“面对面”等履职为民办实事活动45次,探索形成茶店社区“楼栋大管家”院落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安置小区管理难、脏乱差等群众普遍关注的难题35个,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记者:通过探索实践,对推进基层协商深化基层治理,您还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岳李:从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还存在社会各界多元共治参与力度不够、基层党组织在协商共治中的引领作用还需加强、涉及基层治理的智慧平台需要整合等问题。

基层治理不是党政唱“独角戏”,需要积极发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在下一步工作中,区政协将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把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并贯穿于政协工作全过程。

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聚焦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质量,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开展灵活多样的履职活动,更好为群众服务,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