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4位省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现摘发如下。
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金鑫(省政协委员、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议做好“1233”文章,即一个统一品牌、两大中心建设、三种融合模式、三大支撑策略。建议政府组织有实操经验的专业团队,精准提炼湖南旅游统一定位语和Logo。明确以长沙、张家界两个国际化旅游中心为发展重点,以长沙湖湘文化之魂和张家界山水之美为龙头,导入客流。做强红色旅游,探索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新模式。搭建跨界桥梁,带动不同行业融合共赢。打造文创品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
以统筹联动为支撑,有效增强全域合力。高规格组建湖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搞好顶层设计,选准重大项目,促进文旅融合。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新打造湖南文旅龙头企业,解决旅游发展参差不齐、经营主体分散等问题,落地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产品和项目,实现高品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行业管理条例为支撑,构建健康市场环境。结合文旅融合趋势与市场发展实际,修订2009年版《湖南省旅游条例》,对同质化、高密度、高随机性发展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监管,明确准入门槛与市场主体责任。
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民生问题有效解决
吴迪(省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教授)
建议运用系统思维解决民生问题。各级政府要增强系统治理的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注重对包括政协提案、微建议等各个渠道反映的社情民意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要问计于民,善于从群众的意见建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运用协商民主解决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各级政府要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的方法。一方面,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各方协同、公众参与的协商民主机制。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鼓励各地搭建协商议事会、屋场会、小区论坛、在线多元解纷等多形式的协商平台。
运用大数据解决民生问题。应高度重视“数据-模型-案例”驱动的协同治理范式,运用数据智能技术来有效预测、分析、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关键词、区域分布、反映频次等信息进行感知、记忆、推理,多维度发现民生诉求、热点问题的趋势规律,找准群众微困难、微心愿背后更为宏观的热点、难点问题。
打造通边达海的内河航运枢纽
王玉立(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目前,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国家枢纽基本定局,唯有内河航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中心枢纽。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我们应该抢抓战略机遇,做好水的文章,着力打造国家内河航运枢纽。
我国有着全球最发达的内河航运网络,分为川江(川黔渝)、洞庭湖(湘鄂)、鄱阳湖(赣皖)、京杭运河(江浙)、珠江(粤桂)五大航运区。湖南内河航运条件优越,通航里程达11968公里,排全国第三。洞庭湖位于五大航运区中心位置,在中国整个航运体系中举足轻重,打造国家内河航运枢纽有着天然的条件。建议我省着眼打造通边达海的国家内河航运枢纽,积极推动五大航运区联通成环成网。一是加快推动已纳入国家《水运“十四五”规划》并进行论证的湘桂运河建设,通过湘江联通珠江航运区;二是推动建设湘赣运河,打通渌水千吨级航道,联通鄱阳湖航运区,进而联通京杭运河航运区;三是推动建设湘黔运河,持续加快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进度,联通川江航运区。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汪峥嵘(省政协委员、湖南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做优加法,让创业热情“加”倍激发。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稳存量、扩增量,为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各类资本一视同仁,促进孵化成果转化。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对新经济主体实施容缺登记、包容审慎监管。
做优减法,帮市场主体“减”负前行。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拓宽能源供应渠道,推动保供稳价,降低用能成本。强化初级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
做优乘法,促行业龙头“乘”势而上。实施民营企业培优做强行动,推动“专精特新”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加快自贸区、先行区建设,加速“走出去”“引进来”步伐。
做优除法,为企业发展“除”冰破障。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信用记录异议申诉和修复程序,强化企业失信整改指导。健全政企沟通联系、政策落实评估、营商环境评价等制度。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