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虽料峭,读书乐无穷。
2月14日,由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省、湘潭市及韶山市三级政协委员走进韶山,开展了一场“潇湘新咏”委员读书线下交流活动。
“这是一场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的读书线下活动,委员们通过重温毛主席诗词,感受伟人笔下的宏伟气概与那段峥嵘岁月,从而汲取精神力量,转化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奋进之力。”省政协经科委主任吴金明表示。
诵读伟人诗词
探寻背后故事
委员们首先来到韶山铜像广场,瞻仰毛主席铜像。随后前往毛泽东诗词碑林,开展主席诗词朗诵以及红色诗词接龙、飞花令等互动活动。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读书活动在三级政协年轻干部的齐声朗诵《七绝·改诗赠父亲》中拉开序幕。
随后,委员们一边参观碑林,一边聆听讲解员介绍毛泽东诗词创作背景,并以独诵或合诵等形式,声情并茂地诵读了《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沁园春·雪》《七律·到韶山》等脍炙人口的毛泽东诗词。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第一首在国外发表的毛泽东诗作。”在《七律·长征》诗碑前,解说员介绍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1937年,美国记者斯诺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更名为《西行漫记》)一书。《七律·长征》作为该书的结束语第一次公开发表,随着该书的畅销这首诗也走向了世界。
“《七律·长征》让毛泽东成为举世皆知的人物,也将长征精神传遍世界。”李志勇委员认为,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七律·到韶山》的诗碑前,韶山市政协委员李伟超用韶山话深情领诵,浓浓的乡音将委员们带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宋克祥委员表示,这首诗有对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歌颂了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鲜明体现了毛泽东高尚和高远的思想境界。
钟光耀委员认为,毛泽东常常以诗言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就表达了他自己的凌云壮志和崇高理想。
碑林谈感想
汲取前进动力
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山市内风景秀丽的韶峰山腰,距毛泽东同志故居约3公里,是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献礼工程。
韶山市政协副主席周建文介绍,整个碑林由50块形状不一的碑体组成,每块碑体雕刻着一首诗词,其中有毛泽东手迹28件,其余22件由赵朴初、朱乃正等书法家书写。
碑林分为6个区,其中第3区只布置了4块诗词碑刻,另有正面一块战士与民兵形象的浮雕大碑,上镌毛泽东“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题词。潘志勇委员认为,这是毛泽东在抗战期间所作出的论断,体现了毛泽东时代和谐密切的军民关系,也因这一正确论断终于为共产党赢得江山。
省政协委员范波认为,毛泽东诗词的成就,来自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诗词作品中,描写工农兵大众的句子很多,如“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外。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等,所以他被称为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
“碑林将毛泽东的诗词与书法艺术结合,以立体的形式展现给游人,真是‘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省政协委员冯建军表示。
郝建东委员表示,毛泽东诗词碑林是中华民族一座历史文化宝库,不仅是诗词艺术的宝地,也是一个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金之剑委员表示,感悟革命前辈的初心使命和信念力量,可以更加坚定地在工作实践中奋进有为,他将围绕中医药产业和服务领域守正创新,持续做深做精。
线下趣味飞花令
线上诗情澎湃
“请说出毛主席诗词作品中带有颜色的诗句?”互动环节,工作人员一抛出飞花令的题目,委员们纷纷抢答——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线下趣味十足的红色诗词接龙活动分享到“潇湘新咏”读书群后,也激起了线上委员们的诗情。
看到线下委员们分享的《沁园春·雪》集体朗诵视频,廖蕾委员说,毛泽东写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时,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他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取得胜利充满信心,所以写下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迈之语。
陈震委员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浪淘沙·北戴河》《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 答友人》等作品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风格,与其诗词珠联璧合的毛体书法艺术也登上了最高峰。
刘宏海委员说,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非常应景,也深有感触,毛泽东以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国人要有威武不屈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文|政协融媒记者 寻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