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推进共同富裕”,你有哪些真知灼见?
你所在的地区在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如何挖掘具有潜在影响力的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促进形成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
近期,政协云“热点关注”栏目接连发布3个话题,引发委员和网友热议。
围绕落实就业优先“论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政协常委会会议将围绕“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题开展议政协商。热点关注栏目这一话题的下方,已有大量留言。
卢铁祥呼吁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出台支持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复转退军人到农村去发展,可以解决乡村振兴第一线人才紧缺的问题。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为稳就业、惠民生夯实基础。黄辉昊认为,政府应积极推动工商资本、引导与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下乡。一方面,乡村用地价格较低,可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吸引当地人员回流就业,就是助力乡村振兴。
胡新军建议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让职校毕业生成为真正有活力的新生代劳动力。郑伟民建议将职业技能培训做实做精,将职教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缩小职教类与普教类文凭含金量的差距。
就业是党委、政府发展经济、实现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唐文广认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全方位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及便捷高效,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付箴莹建议,在农村小水利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旅游等项目上,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模式,通过发放用工劳资促进农村就业、农民稳定增收。
新业态就业人员越来越多。王颖认为,要挖掘和发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创造新就业渠道中的重要作用,将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就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谢勇建议在界定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申请劳动权益维护、参加社会保险、认定职业伤害提供数据支持和法律依据,大力营造促进新业态就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共促文体旅融合发展
“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助推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是省政协今年的另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
湖南目前有3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即张家界武陵源、新宁崀山、永顺老司城遗址,前两者为世界自然遗产,后者为世界文化遗产。
就湖南提出的“打造三大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多位委员认为,这对全省打造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很有意义。目前湖南著名旅游目的地建设与“世界知名”标准相比尚有差距,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禀赋、地域特色,挖掘具有潜在影响力的文化体育旅游资源,是亟待思考和破解的内容。
杨健认为,湖南要立足三大世界遗产旅游精品,与文体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质升级与创新发展,真正探索构建全球化、多元化、精品化世界级旅游市场的路径。
曾志峰认为,构建世界级旅游市场,最重要的不是客源结构的世界性,而是旅游服务品质与信用机制的世界性及管理的现代化。同时,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从注重“面子”向“里子”转变。
如何进一步激发湖南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在动能?唐子洪认为,要依托独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和湖湘文化资源,全力探索一条融合湖湘文化、突出湖南特色的文化研学游览路径。谭军认为,国际体育赛事是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建议在马拉松、龙舟、羽毛球、射击等有基础的项目方面,培塑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文毅认为,做好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人才、核心在产业、短板在资金,文旅融合要与发展乡村振兴的项目结合实施。傅小松认为,文旅融合要打创新牌,发展特色旅游,推进和支持打造包括房车营地、文创产品、新民宿等在内的新业态、新文旅、新消费。
委员们认为,要扎根湖湘文化和红色旅游发展主线,加强对旅游用地、文旅消费、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多规合一工作进度,进一步优化湖南文旅形象体系,擦亮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
委员们还建议,在税费减免、鼓励消费、金融创新等方面发力,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帮助文旅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推动文旅产业回暖复苏。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献策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落实 “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重要举措。“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省政协专题协商课题。
唐修和认为,成功的县域经济,必然是有特色的经济。产业特色不够是目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有些县的工业园区产业重复,功能几乎雷同,导致县与县之间出现同质化竞争。
各县域如何找到经济发展的特色?委员们认为,要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优势仗。
李金君认为,各县域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产业、景观、文化、生态等鲜明特色,放大特色、差异定位,不千镇一面规划,注重唯一性、精致性和“小而美”,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刘孟阳认为,县域要突出地方特色,找准主导产品,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富民产业,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与保护,实现一县一品一特色。
李谋韬认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兴产业。
李明涛说,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要突出政策和要素保障,统筹发展与安全,牢牢守住粮食、生态、金融、生产安全底线,精准推动各类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政协融媒记者 寻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