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 刘大娘的一连三声“感谢”,朴实而厚重

民情日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文:省政协办公厅秘书处一级主任科员 凌泽华

再来新田,新鲜的空气、醉人的清香沁入心田,宽敞的道路、美丽的壁画映入眼帘。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新田的村容村貌颇有了些韵味。

绕过音菲、慧雅同志前几日被狗包围的“案发地”,直插弄子口深处,迎面遇见了在菜园劳作的张大爷,他热情地与我们攀谈。张大爷两口子都60多岁了,有一些基础疾病,家里还有一个90多岁的老父亲,两个女儿都在外地,老两口每天伺弄着菜园,干些农活度日,虽然艰苦,却也其乐融融。说话间,张大爷的妻子莫大娘正好挑水来浇园,任为、海波同志赶忙把扁担接过来。

告别二老,转过弯去,一名三岁小童正在玩弹珠,见到憨态可掬的世国同志,非要缠着他一起玩耍。一大一小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合拍。据邻居介绍,小童父母在外地打工,没人看顾,见到陌生人反而分外亲近。

第二天上午,我们到麻木塘继续走访。三户都是老人在家,有视力有问题的,有听力有欠缺的,有罹患重病的,有精神障碍的,子女都在外地经商或务工,生活比较艰难。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新田是个大村,户籍人口有3400多人,发展了乡村旅游、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一批产业,经济实力在附近乡镇算是比较强的。但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有一定实力的村,也可以看到人口的急剧流失。这两天走访了7、8户人家,愣是没有见到一个年轻人,所遇除了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是学龄前孩童。像麻木塘片区,留村的总共只剩下二十来人,不是年老体衰,就是身体残疾。“稍微有点能力的都出去啦”,有群众这么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没有人,再伟大的工程也只能是空谈。这些年来,在乡村引才、育才、留才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成效,但距离实现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是年轻人口的流失,让乡村失去了中坚力量,也失去了朝气;另一方面是乡村治理、生产经营、科技服务等诸多类型人才的缺失,让乡村失去了驱动力量,也失去了生气。

目前,想引进人才,乡村的发展空间不大,吸引力有限;想留住人才,乡村的就业环境、生活条件、配套设施等都和城市有很大差距;想培育人才,乡村的教育资源难以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是无法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一代代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乡村振兴也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不管道路是否曲折,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然,关键在人,也不是只关注人,而是要以人才振兴为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反过来说,做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人才也就来了、也就有了。

现在怎么做?一是适当增加农产品价值,提高生产效率,让农业经济行为有更好收益;二是以城市反哺农村,全面推进较高水平的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持续培育各类型人才;四是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民俗文化,打造与城镇迥异的生活业态。

道阻且长,行则必至。乡村振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袤的乡村大地必将迎来崭新的时代,绽放璀璨的光芒!


民情日记:沁入心田的那抹红

文:省政协提案委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 刘演昌

今天是来新田村的第2天,一大早,在村主任莫晓忠的带领下,我们小组一行4人踏上了走访农户的行程。

穿过进村的水泥路,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稻田,整齐划一的民宿。路两旁矗立着40块红色标牌,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记录着40位“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忠诚、执着和担当。村部的长廊张贴一幅幅照片,书写了我们党从嘉兴红船到新时代的艰辛奋斗史。广场上“党建引领风帆劲 乡村振兴正当时”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我们置身在一片红色的热土。

来到村民刘雪华大娘家,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聊起了家常。

刘大娘今天70岁,背有些驼,但精神矍铄。家里两儿一女,都在外打工,老伴过世了,属于农村比较典型的孤寡老人。生活虽不容易,但老人家却乐观开朗。村里给她买了医保,办了土地流转,每年能分得不少收入。逢年过节村里面请老人们吃饭,隔三差五组织他们去“百姓大舞台”看戏。

看见我们胸前的党徽,大娘突然想起一个事:“我那孙儿也出息了,读大学入党了!”

临别时分,大家依依不舍,大娘拍着我的手,深情说道:“我感谢共产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我都很好,不用挂念。”

一连三声“感谢”,朴实而厚重,让我久久无法平静。我钦佩于刘大娘的坚毅乐观,更感叹发生在神州大地的山乡巨变。赢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解决了困扰中国人千百年的贫困问题,这是中华民族的永恒丰碑,更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如今,我们又带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朝着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那一张张欢腾的笑脸背后是掌舵领航船上的那片不落的红帆,是攻坚克难山头上的那面飘扬的红旗,是奔走在田间地头无数个红色背影。

新田村的华丽蝶变离不开省政协两级党组的关心支持,离不开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支两委作为战斗堡垒的接续奋斗,离不开88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日夜兼程“五个到户”的辛勤工作,他们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的谆谆誓言,把那抹亮丽的鲜红沁在了百姓的心间。

夜幕降临,“奋力建设新田村 喜迎党的二十大”在百姓舞台大屏上熠熠生辉,远处传来老年合唱队动情的歌声,“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整理|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