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清晨,新田村口旁的田地里垒起了一摞摞秸秆——省政协驻村青年干部正挥起镰刀,帮助村里除去地里的秸秆与杂草。劳动结束后,驻村青年干部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各自帮扶对象家中,为第二批次队伍重点关注的老年户、残疾户开展送温暖活动。
“明天就有丰收节活动了,我们今天来看看您,也邀请您明天参加丰收节的活动。”每到一户,驻村青年干部都会与帮扶对象亲切交谈,在前两天走访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生活境况,听取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从帮扶对象的需求出发,为他们送去30余份米、油等生活用品。
“有什么困难找我们,我们驻村帮扶就是来帮助你们解决实际困难的。”“我们在新田村的这些天,争取每天都来陪您老人家聊聊家常。”“您歇会儿,我们来帮您收拾下柴火,打扫一下屋里屋外的卫生。”驻村青年干部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为帮扶对象做饭、打扫卫生、做农活。
住在大院子的邓望姣奶奶年老体弱,子女在外打工,独自带着3岁半的孙子生活。看到驻村青年干部的到来,小孩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害羞地望着他们。队员们见到墙上贴有识物图与乘法表,便带着小孩学习并考了起来。
“真的感谢你们,我也不识字,平时想督促孙子学习也有些困难。还辛苦你们帮忙搞卫生了,谢谢,谢谢……明天来我们家吃饭哩!自家土鸡下的蛋很好吃!”
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份份慰问物资,从生疏到熟络再到信任,驻村青年干部以真情和实际行动温暖了帮扶对象的心,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当天下午,驻村青年干部联合此前对接的邵阳县妇联,共同开展了一次关爱困境儿童活动。
“你今年多少岁啦?”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弄子完小的一年级教室里,驻村青年干部见到了“熟悉”的身影——她便是第一批驻村队伍结对帮扶过的小女孩陈诗贝。
自出生起,陈诗贝便下肢瘫痪,从小由奶奶带大。面对队员们的问题,陈诗贝伸出自己的双手,比出两个“5”的数字——她这是表示,“我今年十岁了”。
在第一天与首批队员的交流中,驻村青年干部得知,陈诗贝“想要一个粉红色的书包”。邵阳县妇联此番到来便特意带来了诗贝喜欢的书包。“看到她的笑容,我们也觉得做的这些工作很值得,很欣慰。”
“诗贝是一个内心细腻且敏感的孩子。”据村干部介绍,陈诗贝出生后不久,她的父母便因难以承受治疗费用而离婚,陈诗贝也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她有时看着电视里的画面,眼泪就会不自觉地流下,‘为什么别人有父母而我只有奶奶,为什么别人可以走路我不行……’诗贝内心世界丰富,特别是渐渐长大懂事后,话也变得少了。”
在新田村,留守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数量并不少。在新田村李子坝组,还有一名叫莫洪琴的女孩。16岁的她初中毕业后便待在家中,始终不愿继续上学,也不愿接触外界。此次活动中,驻村青年干部也接力首批队伍,接续帮扶这名女孩。“她很有礼貌,拿到礼物后也一直在说谢谢,在谈到感兴趣的话题时,她眼里也闪过了一道光亮……”队员们同莫洪琴互换了联系方式,“如果想上学了或是想来长沙看看,请随时联络我们”。
如何才让这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驻村青年干部们思索提出,可以通过妇联对留守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加以干预,对他们实施常态化援助;派驻心理医生为这些儿童们疏导情绪,解决心理困顿;增加学校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更多家庭的关爱……
此次活动还为20名儿童送上了书包、台灯、笔袋等学习物品,同时还为2名困境妇女送上慰问物资。
夜深,驻村青年干部还在为准备第二天的支教活动而忙碌着。此次帮扶过程中开展的“三送行动”——“送温暖,送教育,送文化”,正渐入佳境……
文、图|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
部分图片由驻村机关青年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