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工作走进心田,群众才有更多笑脸
文:省政协办公厅秘书处四级调研员 宋晋
在离开乡镇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当我得知将前往省政协乡村振兴联系点——邵阳县新田村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锻炼活动时,想到能再次深入基层,见到朴实的村民,感受纯朴的民风,为乡村村民再做点实事,我内心的激动与高兴溢于言表。曾经在乡镇工作的点滴历历在目,仿佛像是发生在昨天,心想这次的驻村实践锻炼又将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一份宝贵的财富。
刚到新田村,省政协驻村工作队的计世飞主任和五峰铺镇的党委书记朱桂锋向我们介绍了新田村的相关情况,让我们对新田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根据分工,我和其他几个队员主要负责大院子片区的结对帮扶工作。之后,我们便紧锣密鼓对这次结对帮扶村民相关情况和数据开展摸底,为我们后续工作开展打好基础。由于农户居住分散,为了调查清楚每户帮扶村民的基本情况,我们徒步一户一户进行走访,搜集着基础数据,感受着乡村振兴带给农村的新变化。
“老人家好,我是省政协的机关青年,这次下来结对帮扶,今天先来认认门。”这样的寒暄,开启了我到结对帮扶村民家中的首次走访。当我走进陈善友老人的家中,老人家里甚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经了解,新田村自打组织开展村容村貌评比活动,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同行的村总支部副书记陈海兵向我们介绍说,老人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女儿也嫁到外地,现在只有他一人在家。
新田村里像这样的孤寡老人不在少数,新田村为此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帮助满足他们的需求,精神生活上也会更加关注和关爱他们。老人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欣喜,交谈中,让我深切感受到老人发自内心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对省政协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感激之情。
走出陈老家没多远,我来到了邓望姣阿姨家中。见到邓阿姨时,她正在编斗笠。“邓阿姨,这是省政协的机关青年,下来结对帮扶的”,陈支书刚介绍完,邓阿姨立马拉起我的手,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在聊天中,她直夸共产党好、政府好,说新农合帮她解决了长期吃药治疗的问题。我了解到,邓阿姨因为肝病需要长年吃药,但这笔费用不少,让她很是犯难,但自从村里给她办了新农合,帮她解决了大问题,让她能够安心看病养病。新农合惠民政策的落地很大程度缓解了村民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为长期需要治疗吃药的村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一定程度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
今天,我们又开启了第二次的入户走访。这次走访,之前的些许生疏此刻都已经消失殆尽,村民们热情地拿出花生、水果等来招待我们,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我们也为村民们送去了米和油等生活物资。他们不停地表示感谢,连连说道“感谢党和政府的记挂和关心”。每一次的走访就是一次感情的升温,这一刻,我们和村民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多了一分,我们的感情也更近了一分。与村民距离越近,村民就会与我们越亲,在基层工作中,只要我们多一点真诚、多一点用心、多一点耐心,把群众当成自家人,就没有做不好的群众工作!
几天的驻村走访,我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带给农村实实在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给村民真真切切、收获满满的实惠和幸福,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真心认同和积极拥护。这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真实践行和生动写照。
虽然新时代农村变化日新月异,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乡村振兴之路依旧任重道远,农村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仍然是亟待有效提升和解决的几大难题。乡村振兴久久为功,只有真正把对农村、农民有益有利的大事小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精准、精细将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才能让农民的幸福感更足、获得感更持续,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青年,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不应缺席,应多走近基层、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多为老百姓想事情谋事情干事情,用我们的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写好政协青年的优秀答卷。
民情日记:走进群众家,干点实在事
文:省政协云管理中心九级职员 王强
9月22日,是我们“燃计划”助力乡村振兴第二小组活动开展的第三天。吃完早饭,大家拿着劳动工具,来到弄子景区附近的玉米地,进行第一项工作——收秸秆。
干完农活后,按照小组划分,大家又开始分头走访各自帮扶对象。我们小组和村主任莫晓忠一起,走进了83岁高龄的莫诒生老人家中。看到我们的来访,老人家很是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老人家有3个儿子,小儿子已经瘫痪,自身患有肺气肿,每天得按时用药,每月得花费大几百医药费,再加上年事已高,不能进行劳动,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我们边聊边观察家里的境况,虽然简陋,但老人家依旧收拾的整整齐齐、穿着也干净得体,心态上也很好。告别莫老后,我们又先后走访了莫满妹、邓桃英两位老人家。
三天的连续走访,我从刚开始的紧张、生疏,到现在的熟络、自然,慢慢摸索到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用心发现群众家中实际问题,要走到基层、走进家门,把群众当朋友、当亲人,同坐在一条板凳,拉家常,叙长短,真真切切地去了解群众家中的实际情况,去发现群众生活的实际困难。“面”上的工作有党和国家在宏观规划;“线”上的工作有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紧密对接;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能够用心把“点”的工作做好,主动去了解老人家到底是缺柴米油盐,还是缺家人关爱,而不是一味去宣讲各种大的方针政策,只要能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具体困难,就已经达到此行目的所在了。
做好群众工作,要尽力干点事情。实践长才干,烈火见真金。我们此行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长期待在机关办公室忙于各自业务工作,很少有时间走到基层,走进乡村,走近群众,非常感谢两级党组给我们机关青年干部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是实实在在干了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我们到田间地头收秸秆,我们到群众家里做家务,我们使了劲,也流了汗,落点很低,但站位很实。干的事情微不足道,但对我们的成长,工作经验的积累意义却久而深远,达到了了民情、知民心、会民意的效果。
做好群众工作,要用情拉近干群之间距离。走访过程中,发现语言沟通是个大问题,基本上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很难用语言表达我们的相互具体含意。但就在这“磕磕绊绊”交谈中,通过我们一个个微笑,一次次点头,老人家拉着我们的手,就像和自己的孙子、孙女话家常一样,毫无隔阂感,也许是因为老人家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我们两级党组的关怀以及我们个人的真情实意,整个氛围温馨且和谐。
在后续的几天时间里,我还将继续进行联系走访,把问题想得更细,把工作干得更实,为新田村的乡村振兴添上一块砖,加上一片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