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中央:构建满足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需求的现代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农工党中央

一、将公共卫生治理和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一是中共中央常设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将维护国民健康置于维护国家安全最优先地位。二是设立国家防疫日,将公共卫生治理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督政、绩效考核范畴。三是财政资金大幅向公共卫生领域倾斜,“十四五”期间公共卫生投入增速达到卫生健康事业投入增速两倍以上。四是构建野生动植物保护方略,严禁滥捕滥食野生动物,制定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规划,维护多物种之间的生态平衡。五是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制定国家层面的全球卫生战略。

二、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治疗协同体系

一是强化中国疾控中心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统筹、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等关键职能。其负责人任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副职兼国家公共卫生总师。整合全国各方面力量充实国家疾控中心队伍,并向各省区市建立派出机构,成立区域性分中心,形成垂直管理体系。调整一类事业单位有关待遇,将疾控中心定为最高级,提高传染病职业风险保障水平。二是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高效协同,健全联防联控、防治结合、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夯实公共卫生体系基础。逐步建立并完善以疾控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研发单位支持的重大疫情防控和治疗协同体系。三是完善应急响应机制,重构疫病防控和直报系统,修改国家传染病报告卡,增加未知新发传染病触发码。发生新疫情先按同类传染病或上一类传染病管理,24小时内列入法定传染病并立即建立直报制度。四是建立疫期集中隔离和紧急征用机制,强化统筹管理与使用,按照预案征用应急物资、隔离设施和防疫人员,利用医学院校和各级各类实验室,构建重大疫情防控预备役体系。五是常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咨询专家组,实行专家责任制。

三、加强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大力提高全社会卫生健康素养

一是国家卫健委统筹管理使用各系统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P4实验室),为国家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大公卫医学教育改革力度,明显提升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各医学院校均应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或公共卫生系;临床医学生必须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公卫医学教育。将公卫医学教育作为风险管理课程纳入行政管理教育体系和干部培训体系。三是鼓励双一流大学设立公共卫生研究院,扩大高水平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加强公共卫生前沿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四是普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群众疾病预防意识与能力。五是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机制和公众交流渠道。

四、加强公共卫生相关法治建设

一是全国人大启动《生物安全法》立法程序。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大对公共卫生相关执法检查力度,各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公共卫生应急法律规定,授权政府制定预案并适时采取应急管理措施。三是修改《传染病防治法》,明确在中国疾控中心设立“人畜共患、病媒感染防治”部门。四是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加“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要求,更新整合野生动物名录,制定禁食禁养负面清单。五是修改《动物防疫法》,建立对可能导致人类传染病的所有野生动物检验检疫制度,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履行职责。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