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让戏剧与城市共同生长,让戏剧成为人们的日常。
瞿菡:在沉浸新中式湘剧《聂小倩》中担任戏剧构作、沉浸式互动游戏戏剧《终极骗局》中担任编剧
近年来,沉浸式戏剧在中国迅猛发展,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演艺新空间或居于街巷之内,或嵌于景区之中,沉浸式戏剧正成为城市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市”掀起文旅融合新风尚。
在长沙坡子街,沉浸新中式湘剧《聂小倩》定期演出,传统湘剧与沉浸式体验的巧妙结合吸引了很多游客到此打卡。瞿菡是该剧的戏剧构作。戏剧构作起源于德国,一般指专门负责剧场作品的编创、策划与管理、宣传的职业人员,他们被形象地称为“给剧场以形状的人”。
从风靡全国的沉浸式游戏戏剧《终极骗局》,到将神秘瑰丽的海底世界搬上舞台的《海底两万里》,再到风华绝代怪诞唯美的《聂小倩》……一路走来,瞿菡作为戏剧构作和编剧,编织了一段又一段触之可及的美丽的梦。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1期 《织梦人瞿菡:戏剧的可能》
艺术的商业化
尽管本科和硕士读的都是戏剧相关的专业,但与戏剧结缘至此,在瞿菡看来仍是一件误打误撞的事情。“我原本以为我会成为一名记者,抑或是一名出版社编辑,在戏剧构作这个行当上走了这样长一段路,只是恰好遇到了很好的人和团队。”
本科在暨南大学就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时,瞿菡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技巧,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讲一个好故事,是瞿菡擅长的事情。而在格拉斯哥大学读编剧与戏剧构作的研究生时,瞿菡看到了戏剧的更多可能:故事和文本的重要性被不断消减,形式、情绪,乃至观众都成为戏剧的组成部分,甚至诞生了一些在传统的戏剧家看来不能称之为戏剧的作品。
关于一个话题的表达,一种情绪的传递,都可以成为一出戏剧的内涵,而不是囿于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瞿菡在国外读书时,难民问题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瞿菡和多国艺术家联合创作了一部实验性戏剧,整部戏剧没有故事线,而是以话题为线索,以抢凳子的小游戏推动进程,串联起观众与演员的互动。在国外求学的生涯,不仅打开了瞿菡的视野,各色文化交织融通,也为她日后的戏剧构作之路积累了坚实的基础。
“《聂小倩》是一部商业化的作品,受众目标群体就是年轻人,演出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演员要养眼,故事要新颖、好玩。”在位于坡子街的湘江剧场见到瞿菡时,《聂小倩》的演出刚刚散场,她也刚结束有关聂小倩的网络直播。“一部作品要发挥长久的生命力,就一定要学会接纳更多新的东西。如果一部作品一直保持着原状,他就永远只是这个样子,没有再往前的空间了。”在瞿菡看来,创新是戏剧的生命力,至于这些新的变化好与不好,要交给大众、交给市场。
这种改变是令人纠结的、在有些人看来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如果要往商业化和当代化的方向去走,就势必要放弃很多东西,愿意花几个小时,观看一场传统戏曲或者是严肃戏剧的观众只是少数,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降低审美门槛,以艺术的商业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戏剧的魅力,然后才能让更多人去接受、去认识、去欣赏。”瞿菡说。
当代语境下打动年轻人
2019年底,瞿菡从格拉斯哥大顺利毕业。2020年5月,刚刚毕业的瞿菡与成立不久的长沙303阳光剧场不期而遇。303发源于重庆,秉承着“戏剧你的生活”的理念,聚集了一群专业、热情,对戏剧及艺术充满执着的戏剧人,希望让更多的青年达人、爱好者走进舞台,让戏剧与城市共同生长,让戏剧成为人们的日常。这是瞿菡正式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并很快迎来了自己在国内担任戏剧构作的第一部作品——原创话剧《女儿18我28》。
一位老父亲以28岁的客栈老板身份穿越到女儿18岁那年,瞿菡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让父亲的形象立得住,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这样一个老年人变年轻的设定。瞿菡从人物的性格入手,一个“北野武”式的酷大叔走上舞台,牵住了年轻人的心。
青年艺潮,戏韵长沙。2020年12月4日到2021年1月23日,瞿菡和303的小伙伴们共同做了一件大事——举办长沙首届岳麓山青年戏剧节。7大剧团、7部好戏、16场演出……作为执行方,他们让一场长达51天的戏剧盛宴在长沙更加光芒四射。
在第二届岳麓山青年戏剧节,瞿菡带来了自己担任戏剧构作的作品《古塘湾1930》。“做一颗火种,去燃烧、去释放、去燎原”,这是一部红色题材作品,且与当下隔着90多年,戏剧构作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在现当代语境下打动年轻人,让他们与近百年前的先辈产生精神共鸣。
瞿菡给出的答案是,展现他们对家人、对生命的热爱——尽管他们深深地眷恋着这个世间,但仍然愿意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献出自己的生命。从前期的采风到创作,再到排演和最后的呈现,这部剧的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党史馆跑了一次又一次,瞿菡从历史的风烟中寻找先辈的足迹,再现了一幕又一幕感人至深的画面。
“戏剧也能玩、也能嗨”
《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国内沉浸体验项目数量已达32024个,总产值达到1933.4亿元。产业发展促进了进一步分工,戏剧构作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戏剧作品海报上。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戏剧编剧与戏剧构作各有法宝。相较于编剧,戏剧构作更多的在于戏剧的后半程,是“半个局外人”与“第一位观众”,更倾向于通过注入更多不同的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多独特的体验。沉浸式浪潮汹涌而来,为戏剧构作大展身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不仅仅是年轻人,小孩子也是沉浸式戏剧的重要观演人群。瞿菡担任戏剧构作的《海底两万里》,剧场变身为巨大的海底世界,舞台延伸至观众上空,大型海洋生物近在咫尺,让小朋友看得开心,让文学名著走入现实。
好的戏剧构作同样能玩转编剧,瞿菡担任编剧的《终极骗局》已经迭代至3.0版本,在全国巡回演出300余场。《终极骗局》的诞生,来自于新冠疫情之后长沙303剧场的自救。
“我们想到了戏剧最原始的状态——游戏。”最初的尝试,是瞿菡创作的一个类似于剧本杀的剧本《芝居》,然而参与者只有8个人,演职人员甚至比顾客还多,这种模式显然玩不转。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让几十人乃至上百人一起来参与这场游戏,于是,《终极骗局》1.0版本应运而生,反响热烈。在2.0版本中,丰富了人物设定,在3.0版本中完善了支线剧情和故事线,一个由无数个骗局组成的世界逐渐完善,并藏下了关于终极骗局的真正秘密。
瞿菡说:“我们把选择权交给观众,希望通过为观众提供一个相遇、对话、交流的场所和时间,让更多的观众能了解到,戏剧并不是一件束之高阁的艺术品,戏剧也能玩,也能嗨。”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谭钧铭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