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彬: 血洒华北铸忠魂丨湖湘抗战英烈故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湖南曾历经了6次大规模会战,一大批湖南人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不屈的长城,用坚韧与无畏精神,在抗日战争史镌刻下永恒的印记。

  历史不会忘记,也不应忘记。今年以来,省政协积极搭建平台,助推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园加快“馆园融合”步伐,助力烈士公园进一步讲好湖湘英烈故事。湖南政协融媒策划推出“湖湘抗战英烈故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再现那段血色历史和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湖湘抗战英烈往事。

——编者


  陈文彬: 血洒华北铸忠魂

  在延安南泥湾的纪念亭里,一块镌刻着毛泽东、贺龙题词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碑上写着:“文彬先烈暨全体殉难将士,你们为驱逐日寇解放人民,将炽烈的热血洒遍华北原野……”文彬先烈就是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政治委员兼津南自卫军政治委员陈文彬。

  陈文彬生于1911年6月,是湖南茶陵县腰潞镇马加庄村(原腰陂镇布庄村)人。在村口有一棵苦槠树,是陈文彬参加革命前亲手所植,村民叫它“将军树”。沿村道走数百米,便是陈文彬烈士故居,当地许多青年在“将军树”下长大,受到英雄事迹感召而报名参军。

  出生贫苦家庭的陈文彬,10岁读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务农,农事间隙随叔父习武。叔父后任茶陵县反帝拥苏同盟会主任,受叔父影响,陈文彬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茶陵县第三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陈文彬被选拔到区苏维埃政府负责宣传工作。同年加入共青团,先后任第三区少先队队长、少共区委组织部长,后由团员转为党员,不久调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独立营任文书。

  1934年7月,陈文彬任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干事,随军从湘赣苏区出发,突围西征。进入湘西后,他深入永顺、桑植、大庸、龙山、保靖、慈利等地发动群众,组建赤卫队,清剿反动武装,开展建党、建政、扩军等工作,在湘鄂川黔根据地播撒革命火种。

  战火淬炼中的陈文彬迅速成长,1935年任红十七师五十团政委,1936年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同年10月,甘肃会宁整编后任红五十一团政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红六军团所属的3个团合并为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陈文彬任该团二营营长。

  1937年秋,陈文彬挺进晋西北,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与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八团副团长贺庆积在忻崞地区发动群众,扩充武装,两月内重建七一九团,贺庆积任团长,陈文彬任政委。

  1938年3月,侵占晋西北根据地的日军大部被肃清,但宁武还有残敌驻守,企图控制同蒲路。一二〇师决定用围城打援的战术,收复宁武县城。陈文彬、贺庆积奉命率七一九团进至同蒲路东侧南庄子、张孙沟地区,切断宁武至阳方口的交通,包围敌人。31日上午10时许,阳方口之敌骑兵6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南犯,宁武之敌趁机出城。战斗中,陈文彬左臂受伤,鲜血直流,仍坚持指挥。结果歼敌300余人,击毙日军千田联队长,收复了宁武县城。陈文彬因此一战成名。

  1938年7月,陈文彬深入冀中,与张仲翰所领导的河北民军——津南抗日自卫军合编,属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建制。张仲翰任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陈文彬任政委。

  1938年9月26日,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长水原少将率第三十一独立大队及伪警备队共1000多人奔袭陈庄。27日,陈庄被陷。一二〇师首长命令张仲翰、陈文彬率部和七一四团在慈峪以北监视曲阳、行唐、灵寿等地的日军,配合主力部队歼灭陈庄之敌。28日,灵寿之敌800余人增援,被陈文彬、张仲翰、贺庆积率部阻击于白头山一线。陈庄日军夺路南逃。此战斗共毙伤日伪军12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23挺、步枪500余支,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0年2月24日拂晓,陈文彬率津南自卫军在广平县西张孟村一带与策应石友三顽军的日本侵略军遭遇,展开激战。广平县支队组织300多人给津南自卫军送水、送饭、送弹药,战士们斗志高昂,连续击退敌人7次进攻。日军遭受重创,竟灭绝人性地施放毒气。自卫军战士仍毫不动摇,奋不顾身地坚持战斗,迫使日伪军丢下20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

  战斗结束后,陈文彬在返回冀中途中遭敌机扫射,不幸头部中弹牺牲。牺牲后,其所在的部队和根据地人民十分怀念他,把南泥湾七一九团驻地改名为“文彬庄”。

  从在村口种下苦槠树的少年到红军战士,从茶陵到湘赣苏区,再到北方战场,陈文彬在烽火中冲锋陷阵,用29岁的生命书写了一部壮烈史诗。1958年,广平县人民政府将陈文彬等84名烈士的遗骨迁葬于县烈士陵园,竖立纪念碑,在碑上篆刻其名,永垂青史。

  (感谢湖南烈士公园对本特别报道的支持)

  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肖君臻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