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如何惠及更多农村患者?医卫界委员:建好机制,才好沉下去

文章附图

湘声帮帮问.jpg

□湘声报记者许望桥

茶陵县枣市镇卫生院院长 谭富华:

目前各地正在推进医联体建设,如何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让农村地区的病人能够就近得到有效治疗?今年省两会上,希望更多的政协委员来关注这一问题,通过建言献策推进医联体建设,让医联体惠及更多基层疑难杂症和重症病人。

省政协常委、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田海清:

我认为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主管部门需要严控大医院过度扩张,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约束机制;在医保政策上,对常见病、多发病实行基层倾斜。要以资源优化配置和重塑分级诊疗格局为目标,紧扣医联体内分工与协作这一核心要素,在资源整合模式、利益分配机制、配套政策完善等方面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从制度、人才、技术、薪酬、观念等方面加强引导、支持。

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 罗爱静: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省人民医院、湘雅医院等三甲医院,让专家下沉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帮助打造特色专科,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存在“理不顺”“下不去”“接不住”“联不通”4个问题。

目前医联体内缺乏严谨的医疗管理制度,致使分级诊疗关系难以理顺。医保的结算政策支持还不够,三级医院在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联合病房和专家门诊,其医保定额如何结算,两家医院如何合理地分配等问题,影响了医联体开展的积极性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可持续性。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不高,导致患者向下转诊时基层医疗机构“接不住”。一些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实现信息共享,患者转诊时,就诊信息和记录不能相互调阅,检查检验互不相认,造成医疗成本增加,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推行。

建议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以病种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管办分离,实现市场作用的有效发挥;制定评价医联体合作的指标和标准;发挥三级医院学科优势作用,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医联体要发力远程医疗,让信息互联互通“跑起来”。

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副主任 吴仁容:

围绕医联体建设,我提交过提案,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积极采纳。在政协云值班室,我与网友积极交流过该问题。建议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进一步完善病患分级诊疗的标准及细则,制定好考核标准,完善临床医务人员参与医联体建设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