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外视角看“湖南群”丨丁元竹:委员们的交流实在,很有实际意义

“湖南省政协读书群有几个特点,一是针对依托乡村振兴推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作了非常具体的探索交流;二是委员们谈得很实在,给出的对策也非常接地气。有的委员本身就是专家,有的委员长期在‘三农’一线工作,他们既能在学理上讲清楚,同时对实际情况也很了解,讨论扎实,很有实际意义。”今天(10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导丁元竹在接受湘声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从10月7日开展的网上“全国政协书院”委员读书漫谈群“湖南主题周”,到10月12日“全国政协书院”湖南省政协读书群上线后,丁元竹积极参与互动,与湖南政协委员进行交流。

今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调研组来湘,围绕“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主题开展调研,丁元竹作为调研组成员之一参与。调研中,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丁元竹留下深刻印象。

“湖南的创新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丁元竹说。

丁元竹对湖南非遗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在湖南省政协读书群,他与委员们进行讨论时说:“通过上次调研,我们发现湖南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在把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纳入‘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进一步明晰政府在其中的总体规划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各地发展不平衡,非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完全标准化是不可能的,必须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治理水平。”

如何进一步推动湖南非遗产业发展?丁元竹认为,湖南有不少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有地方级非遗项目,下一步要进一步分类,哪一些可以产业化、哪一些不可以产业化,从而把湖南非遗产业发展做得更精。在他看来,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得非常快,可以把非遗元素纳入到文化产业或文化事业中,成为湖南新的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湖南的互联网产业也很发达,可以利用互联网,更好的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将湖南的非遗产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针对目前正在火热进行的“全国政协书院”湖南省政协读书群的主题“新时代乡村振兴”,丁元竹以习近平总书记倡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就湖南来说,有两个层次,一是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并召开了基层代表座谈会。如何把基层打造成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大家共同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通过文化的介入,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湖南在这方面正在带头做出一些探索。二是湖南的文化很有特色,湖南的文化生态也是一个共同体,可以通过文化生态来打造湖南社会发展的共同体意识。”

文|湘声报记者 陈尽美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