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民法典》深入群众,为村民美好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2020年6月底,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和泸溪县洗溪镇张家坪村,省政协常委、湘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欧爱民带领宣讲团,先后进行了两场公益宣讲,向村民讲述《民法典》中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婚姻制度、继承制度等新变化、新规定,通俗的普法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在湘西村寨,欧爱民(左二)带领宣讲团上门普法
过去的一年,欧爱民以“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为中心点,主动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推进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师生共同宣讲《民法典》
去年5月,《民法典》颁布后,欧爱民在湘潭大学法学院成立省内首个《民法典》宣讲团队。在湘潭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的支持下,宣讲团队把宣讲足迹留在了湘潭市64个村(社区),并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讲座。2020年累计开展100余场宣讲活动,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师生们在宣讲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自身的业务能力及水平同样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欧爱民介绍,去年8月,省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社法委组织委员学习《民法典》,辅读理论性的《民法学》、解读类的《民法典释义》,他担任了一周的导读员,带领委员学习领会民法典相关篇章。
欧爱民近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相继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总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总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简编教程》等一系列关于党内法规的著作。2020年,他在核心期刊共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他表示,2021年将持续开展相关研究,用实际成果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高度关注结案率问题
2020年省两会期间,欧爱民提交的提案《关于取消法院系统现行结案率考评指标的建议》,引发媒体关注,也得到相关行业委员的支持。
“以年底为时限的结案率作为考评指标,本意是为了调动法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法院公正高效司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欧爱民说,经过调研,他发现在现行结案率考评指标的压力下,个别法院会出现“不立案”“假撤案”等现象。为了达到符合考核指标的结案率,有的法院可能会人为控制立案,出现在年底不立案的现象。这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诉权,也违反了立案登记制的明确规定。
欧爱民在提案中建议,改变现有评价指标为以诉讼法规定的审理期限内结案率为考评依据,以约束法院办案拖拉的现象,从而切实解决当事人年底立案难的问题,减轻法官负担,促进司法资源的合理分配。
提案交办后,省高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委派专人就提案办理情况和欧爱民进行沟通协商,答复办理结果。
“原有的将年底案件结案率作为考核唯一指标的做法已经撤销,更新了评价考核标准,目前法院系统正在积极探索完善。”欧爱民表示,他将继续围绕相关问题展开具体调研,尽快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到国家层面作为决策参考。同时,他还将围绕法院建设科学性考核评价体系建言发声。
文|湘声报记者 许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