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记者陈彬
“2003年以来,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初步形成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应急救援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湖南力量。”作为医卫界的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党委书记罗爱静对湖南近年来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的变化感受颇深,但也坦言还存在不系统、轻预防、粗治理和少保障等问题。
在罗爱静看来,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运转带来严重影响。
如何打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救援的“最后一公里”,筑牢守护人民健康的“万里长城”?罗爱静认为,要强根固本,建立健全全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动应急响应和管理体系;强化保障,加大疾病研究和防控的经费支持力度;抢占高地,让智慧医疗助推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平战结合,实现政府与公众多元主体共治。
罗爱静建议,落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要求,尽快建成基础设施较完备、各机构体系协同有效运行、应急响应及时有力的体制机制;重点强化卫生健康等部门相关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执行力,以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强化法律主体责任,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问责追责机制建设;建设必备应急物资战略储备库,并将其纳入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等中长期发展规划,在省、市、县三级分别建立必备物资战略储备库,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数量盘存、质量检验和运送演练。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