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记者刘敏婕
“地方志作为‘横陈百业,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在讲好湖南故事、广泛凝聚人心上能发挥独到作用。”省政协常委、省地方志编纂院院长江涌建议,强化方志专家库建设,助推湖南方志事业发展。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江涌介绍,我国现存旧志8000多种12万卷,编修新志万余部,是讲好中国故事最直接而生动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他到一个地方首先就要看地方志,这是他的一个习惯。”
2020年12月底,首届全国方志论坛暨中国地方志学会分会2020年年会在株洲举行,得到了相关省市领导的重视。江涌说:“修好一部全面准确的地方志,单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配合支持。”
《中国扶贫志·湖南篇》《中国小康志·湖南篇》……江涌告诉湘声报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开展了两轮全国性大规模修志。“十四五”即将开启,湖南第三轮修志工作即将启动,但人才缺乏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修志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要熟悉省情,其编修体例、流程、规范等都要经过多年历练才能掌握。”江涌坦言,由于机构合并、缺乏职称评定等种种原因,近年来修志专业人才断层,若不能加紧建设方志专家库,下一轮修志将面临质量下滑等诸多问题。
江涌建议,强化湖南省市县三级方志专家库建设,注意在地方志编纂各个环节中吸收更多行业的专家,同时配套完善劳务报酬制度、退出机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使湖南能出更多精品佳志,为后人留下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生动“信史”。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