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姬: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 政协女声·聆听党史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筑同心、跟党走”中展现新时代政协女性风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湖南省政协机关妇委会、政协融媒联合推出“政协女声·聆听党史”系列音频栏目,分享中共党史权威著作和党史故事,浸染精神力量,感悟初心使命。

政协女声·第33期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来源 |《中国共产党简史》

朗读者 | 周文姬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毛泽东随后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部队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随后,毛泽东领导起义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由此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首先来到井冈山。1927年11月,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一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随着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广泛地开展起来。在三年多土地革命实践中,基本上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主要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但自1931年1月起,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4年的统治。1934年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强渡金沙江,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将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曾形象地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性。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 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在翻越大雪山途中,有个同志穿着单薄的旧衣服被冻死,指挥员让把军需处长叫来,想问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被冻死的同志发棉衣,队伍里的同志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这个同志就是军需处长。正是有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红军才战胜了空前的困难,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这十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是来自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紧同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站在一起,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原则。党在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采取正确的方针保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主要革命成果,迈向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新的历史时期。

湖南省政协机关妇委会、政协融媒联合出品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