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筑同心、跟党走”中展现新时代政协女性风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湖南省政协机关妇委会、政协融媒联合推出“政协女声·聆听党史”系列音频栏目,分享中共党史权威著作和党史故事,浸染精神力量,感悟初心使命。
政协女声·第42期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来源 | 《中国共产党简史》
朗读者 | 文灵敏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作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二是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原有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修修补补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建立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其基本框架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向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性推进。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大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新阐述。大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大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之际,对如何实现第三步目标作出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作了深刻闸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湖南省政协机关妇委会、政协融媒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