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好物叫得响卖得好,委员工作室 “变身”助农直播间

  “江南镇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湘莲的主要产区。咱们的湘莲是用长江水灌溉的,小河虾吃着水藻长大,大米更是优质的晚稻新米……”4月1日晚7点半,一场助农直播带货活动在临湘市江南镇政协委员工作室进行,主播是临湘市政协委员、江南镇党委副书记李承志。这场直播进行了2个小时,销售额1.29万元。

  近年来,“村BA”“赶海”等乡村题材火爆短视频平台,李承志敏锐捕捉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潜力,依托委员工作室从零起步,开启了电商助农之路。

  “触网”助农增收

  江南镇是地处长江南岸的农业大镇,盛产瓜果蔬菜、水产油料。

  为了把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市场,2024年,李承志立足江南镇政协委员工作室,建立了“1+2+N”直播矩阵,将江南镇政协委员工作室打造成该镇助农直播间,建立“志为湘亲”抖音账号,培育2名村支书担任主播,联动N个家庭和农场,利用晚上下班时间不定期开展助农直播。

  谈及“触网”初衷,李承志说,想通过电商直播,推动当地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助力当地农业走强农之路。

  目前,“志为湘亲”直播间以湖南本地特色的农产品直播销售为主,抖音账号会不定期更新与“三农”有关的科普视频和江南镇的文旅风光,为江南镇发展助力。

  “在接触直播前完全没有经验,我也是被赶鸭子上架的。”李承志坦言,起步之初,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主播,就只能自己上。“起初有人带着我直播了一个月,后来就自己慢慢摸索,没想到效果还不错,给了我很大信心,就一直播到了现在。”

  直播零经验的李承志,选择与专业传媒公司合作,由公司安排专人和设备驻点,并提供视频拍摄和直播运营服务。直播销售所获收益,除去维持传媒公司团队运营的成本外,全部归农户所有。

  推介纯正红薯粉、探秘蔬菜基地、寻味江南野菜、鉴别优质莲子……从策划选题到出镜录制,从田间取景到剪辑发布,李承志利用下班时间参与其中。如今,“志为湘亲”抖音账号吸引粉丝1.9万,在“电商+农业”的公益直播模式下,直播间曾创造2小时直播吸引10.2万观众、成交订单587单、单场销售总额达5.42万元的业绩。

  李承志介绍,从去年7月到现在,通过直播帮助农户销售了100万元左右的农产品。“湘莲是我们的主打产品,当地种植大户收购并初加工,我们从种植大户手里采购再进行直播销售。”李承志说,通过直播间,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正宗的江南湘莲美味。

  助推政策出台

  “李委员的直播间就像一扇窗,让大家看到了江南镇的好东西。”令种菜大户王松虎想不到的是,通过直播,他接到了来自长沙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的西兰花订单。

  这种“直播+电商+助农”模式,不仅拓宽了农业销售渠道,更重塑了农民的市场意识,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

  谈及直播最大的困难,李承志坦言,是组织货物的能力,即供应链的建立。在他看来,农村的确有很多好产品、特色产品,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把这些好的产品组织起来进行收购、存储、打包、销售,需要专业的团队去做。

  2024年秋季,江南镇有名的特色农产品“手指萝卜”(小胡萝卜)上市,李承志带领直播团队中的村支书找农户采购,但农户积极性不高,于是找到收购胡萝卜的菜贩。“结果送过来的全是很小很小的胡萝卜,那时候我们也不专业,以为这就是‘手指萝卜’,卖了一段时间收到了差评,仔细了解才知道那些都是菜贩分拣剩下的。”在李承志看来,助农直播要持续保持销量很难,直播销售的不稳定性让农户合作意愿不强,当地若有专门从事农产品收发分拣的市场主体,可以减少工作量和试错。

  “打造农村电商并不是为了赚钱或者让自己出名,更多的是以此推动农业走向规模化、现代化。”李承志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又是基层干部,将把直播助农的思考和感悟转化为政协提案,为助推农村产业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鼓与呼。

  去年,李承志提交了一篇关于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得到了高度重视。今年3月,临湘市政府出台了《临湘市促进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2025年至202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通讯员 郑彩霞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