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在市县”专访丨长沙市政协主席陈刚:以高质量建言资政助推长沙高质量发展

  近日,省政协委员、长沙市政协主席陈刚接受政协融媒记者专访,围绕持续深化“1453”履职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湖南政协融媒:近年来,长沙市政协围绕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在助力“强省会”战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陈刚:我们优化重点协商方案生成机制,以专委会为主力军,依托界别委员、专家智库、基层政协工作者,下沉链上看产业,深入园区看企业,踏访他山之石作对比。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重点,展开广泛多层次协商议政,精心组织“科技创新,成果转换”课题调研,17条协商意见被长沙市“科技新政24条”采纳吸收。聚焦“加快新质生产力,打造人工智能长沙高地”“提升文化软实力,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课题,提出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建议。

  创新开展以“书记出题协商、主席答题提案”的方式,高规格举办强省会专题协商座谈会;联合住长省政协委员提交《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提升长沙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案,相关意见建议被省委、省政府文件吸纳。我们以“稳大局、促经济、强省会、聚合力”为主题,打出一套履职“组合拳”,切实以高质量建言资政助推长沙高质量发展。

  湖南政协融媒:长沙市政协持续抓好联点联链联企工作,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陈刚:长沙市政协紧跟形势、紧扣中心,主动搭建平台、促进资源撮合,积极服务和助力新发展格局。以“协商+招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和“湘商回归”,多次赴上海、深圳、广东、海南等地招商引资,撮合产业合作、项目布局。创新提出“AI+低空经济+精密制造”发展思路,推动雨花经开区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以“界别群众大调研,委员企业大走访”助力“湘品出湘”,促成宁乡花猪、盐津铺子成功突围,实现山姆会员店湖南产品采购“0”到“2”的突破。策划“栀子花香进地铁”等活动,助力“三花”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打造“到小河看银河”等旅游新热点,持续助力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全面振兴。

  湖南政协融媒:为扎实做好“四个凝聚”工作,长沙市政协进行了哪些创新实践?

  陈刚:我们坚守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圆心”,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积极寻求长沙“合伙人”,致力扩大长沙“朋友圈”。创新打造并用好“长沙政协同心园”,累计开展同心讲堂、主题沙龙等活动400余场次,构建了从党内到党外、从常委到委员、从委员到界别群众的“大学习”“大交流”“大团结”格局。始终秉持“有事好商量”理念,首创“全过程提案培育法”,首推“三办”机制,畅通社情民意“直通车”,以“小提案”助推改善“大民生”“大安全”“大环境”。

  同时,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政协履职中“第一方阵”作用,持续开展“港澳委员看长沙”活动,对口援建西藏贡嘎格桑花民族团结进步委员工作室,切实在唱正气歌、奏跃进曲、出金点子、画同心圆中扛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湖南政协融媒:长沙市政协如何因地制宜强化“三个方面保障机制”,充分激发“两支队伍”的活力和动力,持续提升履职实效?

  陈刚:“三个方面保障机制”是全省政协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省政协立标打样、高位统筹,长沙市政协闻令而动、强力推进,10个支部创新争优、齐头并进,9个区县(市)结合实际、积极跟进,“两支队伍”的外压力、内动力、新活力有效激发。

  我们持续推进“党建聚合力”工程,旗帜鲜明提出“支部建在专委会,委员聚在党旗下”,设立一批党员委员履职党支部,强化党支部、委员、干部考评,切实用党建组织力赋能委员履职力、干部服务力。以党建引领“岳麓山下好读书”,常态化举办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加强机关干部轮岗机制建设,为干部成长搭舞台。

  湖南政协融媒:下一步,长沙市政协将如何持续深化“1453”履职实践,为助推现代化长沙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陈刚:今年我们将聚焦“三促三稳三提”,即“促消费扩容、促有效投资、促科产融合;稳楼市、稳外贸、稳就业;改革提效、融城提速、民生提质”发力方向,按照“1453”履职总要求,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推人才与长沙共成长”“重构产业生态,奋力打造长沙人工智能应用之城”课题举行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主动对接、深度参与省政协“湘非经贸合作”“助推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协商课题;聚焦推动长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等开展专题协商。将一以贯之围绕秸秆综合利用、“蓝天保卫战”等重点,持续改进监督方式、提高监督质效,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再深化、再提升。

  文丨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