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痕累累到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锡矿山蝶变背后的政协推力

  初夏的锡矿山,玫瑰花海、紫色马鞭草与黄绿草甸构成绚丽的大地调色盘,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5月中旬,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粮农组织开展的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中,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为全球20个优秀生态修复案例之一。

  锡矿山有着“世界锑都”之誉,但曾因上百年的过度开采,导致矿区满目疮痍,寸草难生。冷水江市政协“多彩锑都”委员工作室召集人、锡矿山红军长征公园事务中心党组书记谢鸿斋介绍,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如今的锡矿山荒山变金山、矿区变景区,成为集红色革命文化、蓝色光伏能源、乳色地质遗迹、银色锑工业品、绿色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多彩锑都”。

  锡矿山蝶变的背后,凝聚着各级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助力修复治理百年老矿迎来生机

  “一只白色的鸟飞过锡矿山,都能变成黑色的。”当地人曾经的一句玩笑话,折射出锡矿山当年的生态乱象。

  随着锡矿山先后被列为全国38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之一、湖南省湘江流域与洞庭湖保护五大重点区域之一、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这座伤痕累累的百年老矿迎来生机。

  曾担任冷水江市政协委员的锡矿山红军长征公园事务中心主任曾国良,自2002年开始便参与锡矿山环境治理,见证了矿山蝶变的全过程,“锡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从获批到实施,与各级政协持续不断的关注与呼吁密不可分”。

  2023年,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递交了《关于实施湖南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深度治理的建议》的提案,得到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答复,表示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列入专项建设等。

  调研掌握实情、建言推动决策、监督提质增效、宣传凝聚共识、攻坚助推发展,是冷水江市政协多年来围绕锡矿山修复治理履职的主要路径——先后组织开展了50余次专题调研,提交调研报告近30份;积极以建议案、大会发言、提案、微建议、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向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并向省政协和娄底市政协提交多份提案;在组织对市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科工信、文旅广体等部门开展的民主评议中,每次都将锡矿山地区生态治理相关内容列为重要评议内容;连续两届冷水江市政协主席担任锑产业链指挥长,一线督导生态修复和转型发展目标。

  “冷水江市委、市政府积极采纳政协意见建议,形成多项重大决策,制订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有效推动了锡矿山的修复发展。”曾国良告诉记者。

  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冷水江举全市之力在锡矿山区域累计投资近22亿元,实施了110余个项目,植树造林4万多亩。“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被列为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助推文旅融合“多彩锑都”展露新颜

  红军长征纪念碑、菊花格桑花海、忆苦窿……曾经让人不愿踏足的锡矿山,现在已是一个集革命历史、工矿文化、地质遗迹、自然风光四位一体的旅游景区。保存完好的厂房、轨道和机械设备等工业遗迹,仿佛时间凝固的艺术品。

  百年矿山既要修复自然生态,也要修复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

  “让锡矿山充分焕发生命力,外在的植树复绿只是基础,挖掘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谢鸿斋曾连续两年在冷水江市政协全会上围绕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锡矿山段)、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作大会发言。

  象征锡矿山革命传统的“红色”、生态修复的“绿色”、锑工业品的“银色”、地质遗迹的“乳色”、光伏发电的“蓝色”——2023年10月成立的“多彩锑都”委员工作室,由10余名三级政协委员组成,以做好“五色”文章、助推锡矿山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履职重点。

  谢鸿斋介绍,2022年以来,锡矿山每年涌入游客超过50万人次,但也暴露出作为新生景点存在的接待能力有限等问题。为此,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政协优势,持续围绕保护和巩固锡矿山旅游品牌发力履职:围绕基础设施改善开展调研协商;针对锡矿山石漠化治理、资江流域锑污染整治开展改善生态环境民主监督;聚焦挖掘锡矿山红色工矿故事、打造地质文化品牌、发展休闲农业等建言献策,助推锡矿山文旅融合发展。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将锡矿山打造成湖南省工矿旅游名片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谢鸿斋充满信心地说。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