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湘潭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共富新村’”课题开展专题协商。
调研破题 问道乡村共富
助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湘潭市政协服务中心工作的深度实践,也是政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强村共富目标的具体行动。去年6月,湘潭市政协调研组赴河南、陕西等地开展调研考察,并在市政协全会联组会上就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协商,为此次课题调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湘潭市政协将“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共富新村’”列为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课题。3月至7月,调研组深入市内各县市区及相关企业,以及杭州、湖州、咸阳等地开展调研,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和建议案。
调研组认为,湘潭特色产业资源丰富。湘莲、壶天石羊、沙子岭猪、九华红菜薹、湘潭矮脚白等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拥有众多红色文化IP以及龙牌酱油酿造技艺、石鼓油纸伞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开发潜力巨大。但当前湘潭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仍存在融合发展不够充分、金字招牌不够响亮、要素保障不够有力、规划统筹不够精细、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等问题。
对此,调研组从多元融合、品牌打造、要素激活、系统集成、利益联结等5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建议。
集思广益 开出共富“良方”
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聚焦主题深入协商交流。
“要更加积极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既要主动‘协同’,更要凸显‘特色’。”李志强委员建议以“打造一座城”为理念内核,以“融入区域协同”为主线,沿“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动能激活——产业协同融入”三大路径,打造都市近郊农业高质量发展“湘潭方案”。
“土地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决定共富新村建设成效的关键所在。”王亚芬委员建议强化规划刚性引领,构建全域共富空间格局;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活存量资源共富潜能;创新产业供地模式,打造融合发展共富载体。
蒋瑛委员认为发展强村公司是破解集体经济“小散弱”困局的关键一招,建议以市级统筹为牵引,构建“资源整合—品牌增值—利益共享”闭环,助推共富新村建设。
黄灿委员针对当前品牌“散装化”、价值“空心化”、传播“哑火化”等问题,建议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标准体现、以文化赋能品牌建设、以数字化拓宽销售渠道。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委员关切,表示将在进一步创新规划管理、严格项目审查、精准施策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农业科创平台等方面推动相关工作。
“市政协围绕‘改革创新 打造特色产业 培育共富新村’开展了高质量专题协商,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湘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新华表示,市政府将加强与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真正把政协的“金点子”转化为发展的“金钥匙”。
湘潭市政协主席杨真平表示,此次议政性常委会广泛凝聚了各界共识,达到了促进工作的目的,形成了支持“改革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培育‘共富新村’”的工作合力。市政协将始终坚持市委的坚强领导,以更高站位服务发展大局,以更实举措助推园区改革,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湘潭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