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坐拥东江湖“碧水”生态底色,承续“古南岳”深厚文化底蕴,兼具湘粤赣边界“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资兴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将政协履职与地方特色资源有机融合,坚持以“民生为魂、产业为脉、生态为基”的实践路径,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政协智慧和力量。
资兴市境内的东江湖。
赋能灾后重建,共筑温暖新家园
2024年7月,受台风“格美”影响,资兴市遭遇极端暴雨,突破历史极值,许多地方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后,资兴市政协第一时间发出捐款捐物倡议,190名政协委员及机关干部捐款捐物共计260万元。
面对“格美”台风后的重建重任,资兴市政协以“爱心驰援、一线攻坚、智慧献策”为抓手,动员全体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冲锋在前,用实干与担当为灾区重生注入政协力量,书写了同心共筑家园的温暖篇章。
资兴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片挂帅,扎根一线统筹协调。一年多来,各领域重建亮点纷呈:水利上,治理山洪沟险工险段131处,疏浚河道230余公里,修建河道护岸110余公里,筑牢江河防线;交通上,完成23条主要干线及重要连接线除险保安,恢复19条灾毁重要县乡村道路,重建坪田大桥、燕窝桥等429座灾毁桥梁,为农产品外销打通快车道;在农业方面,4.41万亩灾毁耕地重焕生机,水稻、玉米示范片、水产养殖合作社再现丰收景象;安置点内,5070户群众搬进新家,就业帮扶车间让“楼上过日子、楼下赚票子”成为现实。
资兴市政协组织调研灾后避险搬迁安置情况。
“不仅要重建家园,更要筑牢未来的安全网。”资兴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灾区开展“解剖式”调研,聚焦避险搬迁安置、农业、水利、交通、应急体系等领域,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在“高质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专题议政性协商会上,委员们提出的“建立市乡村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实现应急广播组组通”等建议被逐一采纳。如今,资兴已建成551处应急避难场所,配备专业救援设备516台(套),建设投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改造39个自动气象站和3个交通气象站,预警信息“一键直达”所有村组,应急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从爱心驰援到一线攻坚,从智慧献策到成果落地,资兴市政协始终与灾区群众同心同行。正如资兴市政协主席陈一之所说:“政协人的担当,就是把群众的期盼变成实景,让重建后的家园更安全、更宜居、更有活力。”
精准务实履职,助推产业新发展
资兴市政协始终坚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定位,以一系列精准务实的举措,为资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奏响了政协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乐章。
资兴市委、市政府将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重点培育,市政协积极响应,聚焦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提高旅游服务软实力”“支持资兴率先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等一批高质量建言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在各方协同推动下,“郴州水世界”运维品质持续提升,“三湘四水”水街成功盘活焕新颜,“子兮如斯文化馆”开门迎客聚人气,资兴市文旅康养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资兴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量、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53%、11.19%,并成功跻身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第5名),文旅名片愈发亮眼。
资兴市政协围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座谈。
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市政协主席担任资兴市招商引资联合作战指挥部指挥长,对招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调度、推进,锚定“联大靠强”引龙头、紧盯“重点区域”壮集群的思路精准发力。今年1月至7月,资兴成功引进君合电化学储能电站、蓼江镇鲁塘村集中式光伏、东江湖算力中心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及链主企业、关键配套企业。针对项目落地中土地、环评、招投标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招商联合作战指挥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相关单位以最快速度、最简程序、最优服务破解梗阻,让“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早见效。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资兴市政协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委员工作室,主席会议成员带头开展“访企业、优环境、谋发展”走访活动,累计收集经营主体反映的问题困难90多条,形成3期优化营商环境专报,经市委书记、市长批示后均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市政协组织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民主监督,督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721”执法模式(70%用服务解决、20%用管理解决、10%用执法解决),累计办理“首违不罚、轻微不罚”案件351起,让执法既有力度更具温度。
近年来,资兴市政协通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民营企业暨湘商回归座谈会、银企对接座谈会,做实“两员”服务等多种举措,畅通政企沟通快车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和困难40余个,让“身在资兴,办事放心”的良好营商环境成为共识,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打好监督组合拳,绘就生态新画卷
资兴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1453”履职实践,着力“三个抓手”,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通过各方努力,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全面实现库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治理和船舶污染物零排放,东江湖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I类标准。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东江湖是资兴的生命线。为筑牢这道生态屏障,资兴市政协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民主监督重点。
资兴市政协委员在清江镇调研柑橘“网室栽培”推广情况。
传统种植中,化肥农药随雨水流入湖区,是水质保护的隐形威胁。2022年起,委员们深入调研形成《关于强化东江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建议》,推动农业部门在清江镇打造柑橘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综合示范片。
监督不止于建议,更在于跟踪问效。委员们每月下沉果园,察看配方肥使用、粘虫板布设情况,协调解决农户对网室栽培成本的顾虑。如今,示范片内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往年减少40%,每亩增收近2000元,“不用化肥不打药,果子照样卖好价”成了果农们的新共识。而全市1万亩柑橘“网室栽培”的推广,更像给果园装上了“防护罩”,拦截了病虫害,也护住了东江湖的清澈。
未来,资兴市政协将继续聚焦生态环保重点领域,以“钉钉子”精神打好监督组合拳,让资兴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 通讯员 盘书进 代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