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政协将重点提案办理民主评议作为创新履职的重要抓手。今年,市政协从年度重点提案中遴选出部分涉及民生与发展的提案,构建起“委员调研献策—政协组织评议—部门推进落实—评议反馈优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通过“听实情、看实效、评质量”等硬举措,推动提案办理从“办结”向“办好”转变,切实提升了提案办理质效。
评议助推落地:循环经济破局绿色转型
作为国家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衡阳市的循环经济如何破局?九三学社衡阳市委会多位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课题,历时2个月深入调研,最终形成《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衡阳绿色转型的提案》。市政协将其与《关于助推行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提案》并案办理。
提案交办后,政协提案评议小组全程跟进,通过“听、看、评”三维督办:听取主办单位衡阳市发改委及会办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社的办理进展;看《衡阳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行动方案》《衡阳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制定细节;评估产业布局、企业引进等实际成效。在评议推动下,各单位凝聚合力,不仅成立了衡阳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实现绿色分拣中心从“零”突破到全覆盖,还优化财税服务,推动“反向开票”政策落地,并引进了高诺集团、金凯循环等一批固体废弃物回收和精深加工企业。
评议倒逼实效:银发经济提质养老服务
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有尊严的晚年,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在深入走访乡镇敬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基础上,民建衡阳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强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提案办理过程中,政协提案评议小组以“实效”为核心标尺:听取衡阳市民政局关于闲置资产盘活、养老设施建设的情况介绍;实地查看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情况及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落地效果;评估老年人对服务的满意度等。在评议压力传导下,市民政局联合市国资委盘活60余处闲置资产用于社区养老,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6.5%,11个县市区的乡镇敬老院完成“乡管”变“县管”改革,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提高至58.8%。同时,引导万众和、普亲等民办机构品牌化经营,打造“沐邻长者食堂”,探索“村部驿站”“宗亲抱团”“集群助餐”等模式。其中,衡南县“屋场+养老”获省民政厅肯定,衡山县“农村养老驿站”被央视推介。
评议完善机制:筑牢青少年健康成长根基
今年衡阳市两会前,多位政协委员聚焦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交了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医社联动、体教融合、监测预警等内容的系列提案,直指“心理健康经费不足、专业师资短缺、干预机制不健全”等痛点。
衡阳市教育局作为主办单位,采用“三坚持”“三比对”“三规范”模式办理提案,政协提案评议小组全程督办:听取经费落实、师资配备、赛事体系建设进展;查看校园心理咨询室建设、心理援助热线运营情况;评估体质健康数据、心理健康问题改善成效。在评议推动下,学生心理健康生均经费全面落实,建成940个校园心理咨询室,配齐专兼职教师并落实待遇倾斜;推行中小学生文体“八个一”行动,设立“心理健康月”;联合市卫健委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会同团市委设立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构建“筛查—干预—转介—救助”工作链条。目前,衡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低龄化、检出率上升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衡阳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进一步完善评议标准,扩大评议覆盖面,建立“回头看”机制,持续推动提案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让政协提案成为连接民意与发展的坚实桥梁,持续彰显政协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煜 通讯员 陈静
编辑:邓骄旭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