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四张王牌 形成世界影响——关于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思考

冀治宇  政智潇湘

近年来,长沙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活动组织和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先后 荣获“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称号,连续十二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文化魅力十足,为“十四五”期间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长沙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补齐短板,争取打 好“世界遗产、世界名人、世界媒体、世界旅游”四张王牌,形成世界影响,促推国际文化名城建设。

争创世界遗产名录,最大限度放大历史荣耀

国际文化名城,首先要有文化的厚度,比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而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就是最好的印证。纵观长沙三千年 文明史,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西汉长沙国立国二百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拥有世界上唯一性的物质文明遗存作为见证,即:西汉长沙国王陵及马王堆汉墓遗存。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组建专门的申遗办和专家顾问咨询团,强化与国家文物局的对接,将湘江西岸现有十八座西汉王陵纳入申遗后备清单,科学制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年行 动计划,配套完善财政投入机制,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倒排工作进度,明确每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久久为功。

二是强化资源整合。一方面整合文物本体资源,运用系统思维,将河西长沙国王陵、三叉矶汉代古城遗址与河东长沙国丞相利仓家族马王堆汉墓整合起来,切实推进出土文物与遗址现场合一;另一方面整合功能,将遗址考古、文物保护、教育展示、旅游开 发、公园建设、产业发展等功能高效整合,依托长沙国原真性历史遗存,进一步强化项目的策划、规划 和设计,高品位打造具有世界水准的国家级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三是发挥文物价值。通过现代化场馆和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和解读汉墓出土丝绸、漆器、帛画、文献、玉器等精美文物特别是“两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这个不可替代的集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考古价值于一身的世界奇迹,用文物说话,串联起中国那段独特的长沙诸侯国历史,让世人惊叹长沙国独一无二的辉煌、神奇和魅力,尽 早让“西汉长沙国王陵——马王堆汉墓”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擦亮世界名人品牌,最大限度展示国际地位

实践证明,一个国际文化名城,必须要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人 “助阵”。检视长沙发展史上的名人,现当代的毛泽东、袁隆平两人应该说具有世界级影响力,正好可以作为国际文化名城长沙的“代 言”。

一是擦亮“毛泽东长沙成长之路”品牌。伟人毛泽东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的革 命思想主要在长沙形成,深度挖掘其在长沙的成长经历无疑可以为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增辉。修复、整合和串联第一师范、工人夜校、文化书社、望麓园、新民学会旧址、爱 晚亭、橘子洲头等一系列伟人遗迹,精心策划“毛泽东长沙成长之路”世界青少年研学活动,从每一个点中挖掘出毛泽东成长的见证 和革命家的情怀,使之成为世界青少年接受进步教育体验的最生动课堂。

二是擦亮“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品牌。袁隆平是首批国家勋章的获得者,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 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 “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世界农业领域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一生大半辈子都生活和工作在长沙,可以说是长沙的骄傲。因此,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充分发挥袁隆平世界名人效应,依托长沙现有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及水稻博物馆等科研展馆,在长沙规划新建世界水稻公园、水稻会议会展中心等一批量身打造的公共设施,筹划一个永久落户、一年一届、国际级的“袁隆平世界水稻高峰论坛”,逐步使该论坛成为国际农业领域的达沃斯论坛,最终成为世界水稻研究、交流、展示的高地。

做强世界媒体艺术,最大限度形成城市特质

长沙于2017年获评中国首个 “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以媒体艺术为主要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在长沙方兴未艾,要以世界“媒体艺术 之都”为标杆,汇聚全球媒体资源, 集中全国媒体力量,打造湖湘文化产业高地。

一是精心建设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为目标,突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企业招引和政策配套以及 “绿地v谷”等平台建设,聚焦数字视频内容生产等,大力推进园区建成全国一流的文创内容基地、数字制作基地、版权交易基地,力争再用5年的时间引进入驻1000家视频文创企业及关联性企业,建设成为极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v谷”。

二是重点扶植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扶植芒果TV、中南传媒、中广天泽、电广传媒四家主板上市的文创企业以及有较强实力的湖南演艺集团、红网、岳麓书社、潇湘晨报、 长沙广电等的发展,使之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行业领域的龙头,进一步巩固提升电视湘军、出版湘 军、演艺湘军、网络湘军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着力引进爱奇艺、阿 里直播、腾讯视频等国内视频产业的龙头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或内容生产基地,进一步壮大长沙媒体艺术产业矩阵。

三是创新举办金鹰电视艺术节。以“快乐”为主题,充分发挥“金鹰奖”永久落户长沙的优势,不断创新筹划好每两年一届的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手抓,通过节会平台源源不断培育出优秀的原创新闻节目、综艺节目、电视剧节目、公益广告节目等,不断提升节会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力争打造成为中国优秀电视艺术作品最集中的推 介展示窗口,电视艺术发展的风向标,把“快乐长沙”的形象通过电视艺术节推向全世界。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最大限度传播国际形象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旅游、大开放的时代,旅游离不开文化“基因”,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能给一个城市带来深远的国际影响。长沙有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禀赋,可以依此打造世界级城市旅游目的地。

一是打响历史名城文化旅游品牌。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虽然经历了文夕大火等劫难,但城市历史底蕴仍在,城市文化特质仍存,刘发、贾谊、马殷、李芾、左宗棠等五位历史名人胜迹值得大力挖掘。明代大学者李东阳有首著名的诗曰:马殷宫前江水流,定王台下暮云收;有井犹名贾太傅,无人不祭李潭州!点出了长沙历史的精气神,是历史名城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托,应该重点修缮打造。恢复“会春园—开福寺”历史文化名胜,收集展示五代马殷建都长沙时的后楚政权兴修水利、发展 经济,与民休生等的故事,弘扬德政文化。恢复“定王台”历史文化名胜,将西汉长沙王刘发凄美的思母孝亲故事进行景观化展示,弘扬孝道文化。恢复“贾太傅故宅”历史文化名胜,集中展示贾谊寓居长沙三年的政治才华和汉赋文采,弘 扬赋文化。恢复“熊湘阁”历史文化名胜,集中展示宋末元初长沙守城名将李芾及其家人与长沙城同存亡的惨烈抗元事迹,弘扬忠烈文 化。恢复左文襄公祠,将民族英雄左宗棠收复新疆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丰功伟绩进行重点展示,让世人知晓“中国无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无一日不可无长沙左宗棠”,弘扬英雄文化。

二是打响“岳麓山—橘子洲”生态旅游品牌。长沙有山水洲城融合发展的特质,也是长沙城市面貌的显著特征,要将这些优点加以充分发挥。岳麓山 要重点打造“秋到岳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毛泽东诗词意境,让 岳麓遍植红枫,形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独特生态景观,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赏枫胜地。橘子洲则应该在橘树上大做文章,加大观赏橘、食用橘、古橘 树引种的力度,打造橘树大观园, 真正形成“气蒸千树熟,风撼一洲香”的独特生态景观,恢复历史上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景观。

三是打响铜官窑世界旅游品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用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再合适不过了,一千多年前,长沙窑瓷器 就飘扬过海,为古代对外交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依托现有的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窑博 物馆、新华联铜官窑古镇等文旅资源,进一步加大规划、建设、整合、包装力度,把“彩瓷的故乡”这个形象传达到世界,让铜官窑成为世界旅游品牌。四是打响世界级旅游节会活动。长沙烟花驰名中外,曾经每周一次的橘子洲烟花活动是一张让游客印象深刻的旅游名片。因此,建议将浏阳烟花节上升到由国家文旅部主办的高规格的中国(国际)烟花节的层面,争取每年一届在长沙市橘子洲举办,每月一次集中燃放展示, 不断开发出智慧烟花、绿色烟花、文化烟花产品和活动,让中外游客深切感受到长沙烟花的神奇美丽,让烟花真正成为长沙旅游的 对外形象代言。

总之,长沙创建国际文化名城基础雄厚,条件具备,氛围较好, 潜力巨大。在“十四五”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坚决主动作为,我们就一定能收获一个惠及广大市民的“国际文化名城”。

(作者单位:长沙市雨花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 )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与决策》2020年第9期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