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夜经济,比拼创新力,城市出实招。
文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安彤
“夜经济”(也称“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已日益成为衡量城市经济繁荣度、居住舒适度与生活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消费、稳就业的重要载体。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夜经济从发展受阻到肩负起创新消费业态、促进消费回补的重任,实现了提质增效、换挡升级。多地、多部门积极推动夜经济发展,精准施策,创新亮点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这对发展夜经济提出了更多机遇和更高要求。如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消费IP 等议题受到广泛关注。
在此背景下,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联合腾讯于12月3日召开“城市夜经济发展与创新”课题研讨会,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峰就文旅夜经济的发展做了主旨发言;长沙、青岛、成都、石家庄、滦州五个城市先后就当地夜经济发展做了城市案例分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等专家进行点评发言,对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夜经济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瞭望智库执行总裁汤耀国、《财经国家周刊》副主编陈浩杰共同主持了课题研讨会。
疫情防控常态化,消费潜力重新释放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9%。
虽然部分消费被按下“暂停键”,但一些新型消费、线上消费、升级消费等在疫情期间被催生。同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疫情态势趋缓后,扩大内需、促消费被频繁提及。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
一些平台数据显示出消费回暖和升级的信号。
腾讯生态合作部总经理马宇驰介绍,从微信支付来看,疫情之后的“五一”小长假,从晚上9点到次日2点,微信的餐饮线下支付环比增长了447%,武汉环比增长270%,乌鲁木齐对比3月环比增长了16倍,达到1600%。数据充分体现了在夜经济餐饮层面,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旺盛,一方面是城市夜经济在2C类消费中有高速的市场增长。此外,腾讯位置数据显示,8—10月全国夜间出行的人数达到9亿人次,这也充分证明夜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壤非常雄厚。
马宇驰表示,用新的思维方式发展夜经济,是后疫情时代城市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他提到腾讯已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发起了以夜经济为主题的内容创作。
“夜经济其实本质就是消费经济。”关利欣认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也在不断升级,由最初的生存性消费不断向享受型消费转变。研究数据显示,如今在我国,从晚上6点到早晨6点这段的夜间时间消费,已经占到了60%以上,并且以17%的速度在高速增长,可以说促进城市夜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促进消费。
是热点,也是痛点
夜间消费大多是服务性消费,几乎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所有第三产业。与会专家认为,这种自带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概念,目前在我国还需要克服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治理难题。总的来说,需要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功能,着力建设一批夜间经济载体,营造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大幅提升城市开放活跃度,加快形成夜间经济体系。
目前,我国的夜经济更多还是以餐饮消费为主,还有一些娱乐项目、购物场景,但夜间消费不应仅仅满足于此,很多消费者希望能够在夜间体验到更多文旅产品和服务。这要求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能够在夜间供给上,更多考虑到消费者在文旅服务方面的需求。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了657家旅游企业,结果显示,72.99%的旅游企业提供的夜间旅游产品品类在30%以下,79.24%的旅游企业夜间旅游产品收入不足30%。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大力推动夜间文旅经济的发展,既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旅游需求,也是市场升级的必然趋势。
破局的关键,则需要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此外,关利欣认为,夜经济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水平。“发展夜经济并不是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区域就能独立完成的,对城市的综合治理需要有更高要求,包括社会治安、环卫清扫、城市管理、基础设施配套等。”
她还表示,从体制的角度来说,需要市区各级的联动、各个部门间的互动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许光建认为,夜经济和白天经济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地政府重视起来才能真正发展好。
比拼创新力,城市出实招
城市作为夜经济发展的主体,在结合实际情况做具体推动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创新之举、遇到哪些问题?与会的城市代表做了城市案例分享。
多年来具有丰富的夜间文化娱乐“基因”的长沙,夜经济成为其消费经济的一大亮点。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唐彬表示,全市夜经济做得最好的天心区,正在打造中部夜经济先行示范区,夜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具体来说,主要从打造安全夜经济、优化服务、完善配套、包容创新、提亮网红夜经济五个方面着手。其中,在包容创新层面,做出进一步完善5G等公共通信设施建设,引入商圈新零售,开展智慧街区建设,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型支付方式等一系列举措。
作为北方的代表城市之一,青岛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夜生活方式,为北方城市夜经济的繁荣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发展路径。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巡视员许红炜介绍,围绕打造“国际范、琴岛味、时尚潮”,青岛高质量发展夜间经济,营造了浓厚的夜间经济氛围,形成夜间消费新亮点,全市消费总量、结构、品质跃上新台阶。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重点商场夜间销售额超过全天的50%,夜间餐饮消费贡献了全市餐饮业55%的营业额,新增加1万个就业机会。
具体做法上,许红炜介绍,青岛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完善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政策等措施,引导季节性夜市规范有序发展,打造全天候步行街区,构建形成“购物休闲、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艺体验、观光旅游”五位一体的夜间经济新模式。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夜间经济新地标、培育改造引领效果强的夜间休闲消费街区、商旅文结合打造酒吧一条街、专题推出“夜青岛更魅力”夜旅游系列产品等,进一步提升青岛夜经济的时尚感和活力度。
成都市商务局服务业发展处处长李玉萍介绍,成都近年来以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主导,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立足成都夜间经济优势特色,打造载体、聚集业态、丰富活动、完善服务,塑造夜间经济的特色品牌。
石家庄则从2010年起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石家庄市商务局副局长杜铁行介绍,这个领导小组涉及到城管、卫生、交通各个部门。为支持夜经济发展,市里每年还都会出台一个建设方案,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会拿出具体工作措施。
县级市代表城市滦州也到场分享,滦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鸿祥表示,滦州市以滦州古城为核心,着力发展夜经济,打造出了“戴河日光浴,古城月光游”的旅游品牌,滦州古城的发展,不仅为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同时直接带动了滦州全市夜经济的发展。下一步滦州将以创新之策为方略,打造夜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新机遇,新要求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给夜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利欣表示,现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新业态、新模式在不断创新,多项数据表明,数字经济已经融入到老百姓的夜生活里,但从另外一方面看,老百姓在家就可以完成消费行为了,怎么才能让大家愿意走出来呢?这对实体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
另外,我国正加速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深刻改变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关利欣认为,对于夜经济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供更加便利的供给,也应提上日程。
她建议,可以把消费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用消费来引领整个国民经济循环;此外,要打造夜间经济的城市品牌,优化公共服务的配套,结合数字化和便利化的需求,把人性化服务进一步做到位。
对于进一步振兴夜经济,王小广认为,首先要分清楚政府、企业不同的责任,政府不能代替企业,要调动企业。在商事制度改革过程中,相关标准不能降低,但不要直接干预。比如夜晚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摆摊有没有问题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放管服”。
其次,各地要立法保护传统商业系统,保护街道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反而需要注意保护传统商业系统,要让新事物与之融通发展。
他还表示,要先把白天的街道经济搞活,夜经济自然就会有非常好的消费环境。“不能局限于夜经济来谈提高城市未来活跃度,我们一定要从白天经济做起。”
许光建也认为,夜经济跟白天经济是“一码事”,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真正做好投入。“包括搞节庆、搞活动,都需要政府适当补贴一些钱。”
他进一步表示,各城市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可以视情相互对标,甚至参照复制,有利于让夜经济在全国不同城市发展起来。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