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取自“仁者安仁”之意。这里地处罗霄山脉西麓,气候炎热湿润,雨量充沛,江河纵横,山林郁密,土地肥沃,具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史。
在安仁县神农广场,游客在神农雕像前拍照留影。
正值三月好春光,神农殿前,青烟袅袅升起;稻田公园内,十万亩油菜花翻涌金浪;湘南地区最大的中草药交易市集上,枳壳、岗梅、黄精等道地药材清香扑鼻,湘A、鄂A、粤E等各地车牌在县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是安仁“赶分社”的现场,一场融合了农耕文明、中医药文化、民俗风情的春日节会在春分如约而至。
近年来,安仁县聚力“神农药都”建设,以“赶分社”为支点,撬动“农文旅+中医药”深度融合发展新引擎。
节会里的非遗传承
“赶分社”在民间又称“药王节”,是当地纪念华夏始祖炎帝的民俗活动,兴于唐、盛于宋,传承千年历久弥新,与“二十四节气”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传炎帝神农氏曾长期在现在的安仁县城南门洲上、豪山乡“香火堂”、关王镇“九龙庵”、安平镇“药湖”等一带活动,教民耕种并尝试百草。安仁先民在神农的口传心授下,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先河,安仁从此成为闻名遐迩的“粮仓”“茶乡”和“药都”。这里独具人文特色的农耕文化、茶文化和药文化,也成为惠及当地百姓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经济支柱。
每到春分前后,安仁百姓便在县城集会结社、祭祀神农,进行谷种、耕牛、犁耙等农耕工具和中草药材交易。清《安仁县志》记载“择社日祭神以祈谷”,有“春分为期,香草坪为所,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之盛况。
安仁“赶分社”,草药摊随处可见。
“‘赶分社’对安仁百姓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安仁县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副主任李久勋的记忆里,每年“赶分社”活动期间是县里最热闹的日子,“比过年还要热闹”。
李久勋告诉记者,以前“赶分社”主要是以本地人贩卖中草药和农具为主,渐渐的,周边县市的百姓被吸引,也在春分前后来安仁支起了地方特产、服饰、小食等摊位。现在,活动规模愈加庞大,形式也更加丰富,花鼓戏表演、药膳大赛、仁商大会、淌皮文化节……各种民俗活动应接不暇,来自各地的游客、药商在此汇集,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今年我们首次举办全国性的药膳大赛,也是进一步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全国各地的烹饪能手汇聚安仁,用安仁的道地药材制作药膳,既是一种文化交流学习,也是对安仁中药材和创新药膳的展示。”安仁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佀小庆介绍。
当地百姓“赶分社”后,满“袋”而归。
当地药企也纷纷带着“宝贝”出动,向外地游客、药商展示本土特色。安仁县传伟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海滨在“赶分社”开幕式现场摆出了一锅熬好的药膳汤,这道由安仁道地药材金线吊葫芦为食材烹饪的美食,一开锅便吸引了大批路人驻足,不一会儿便见了锅底。
安仁县枸士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摊位上摆出了由当地特色中药材“枳壳”所制成的饮品。“带了30多箱,近700瓶饮品,1个小时便抢光了。”公司董事长贺文丰在安仁农村长大,从小便听说过县城里“赶分社”的盛况,在外闯荡多年后回乡创业,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赶分社”,他笑道:“比我想象的还要热闹,也算是圆了儿时的梦了。”
中草药交易是“赶分社”极具特色的活动。在中草药交易市场,政协融媒记者看到,药材地摊琳琅满目,各种原生态的中草药一捆捆、一筐筐堆积如山,市场里吆喝声、询价声、嬉闹声、机器加工声等连成一片,此起彼伏。
被药香浸染的县城
“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这是当地广为流传的古话,也是对这座药香四溢的湘南小城的真实写照。
在安仁,中草药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森林覆盖率达60%,野生天然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据有关部门对全县中药材普查摸底,常见的中药材近千种,正式列为中药入药品种的药材蕴藏量达2000吨以上。
安仁打造“神农药都”的雄心,写在“三个一百”的规划中:100万亩中药材基地、100家中医药企业、100亿产业产值。近年来,当地组建了“神农药都”建设工作专班,创新成立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建立县乡村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直单位联点帮扶中药材产业发展,并出台了《安仁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设立每年1500万元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育苗基地、种植基地、加工厂房和产品研发等全产业链建设。
同时,结合丘岗开发、林下经济、“五边”经济,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初步形成“1+3+N”安仁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发展格局。与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贵州中医药大学等开展深度合作,“安仁枳壳研究院”“安仁枳壳产业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相继落地。
安仁“赶分社”中药材交易市集。
本地药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如熊峰生物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枳壳熟果饮料及果酒;普利农业与贵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建设千亩标准化白芷种植基地,创新药粮轮作模式;神农本草堂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开发以蔓荆子为原料的系列产品;本土企业开发的“神农赋”“奎中源”“枸士甘”“烧仙草”等系列药食同源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中草药的资源优势让安仁被药香浸染,当地中医世家、名医辈出,民间中草药医师遍布全县,中医养生观念更是深入家家户户,几乎每个安仁百姓都能辨识几味药物和药性,进行自我保健。
81岁的安仁县政协委员陈赞文(左)正在接诊。
安仁民间有春分时节喝草药炖猪脚汤、用草药治病养生的习俗。在81岁的县政协委员、民间草药大师陈赞文的家门口,铺满了正在晾晒的茯苓、鸡血藤等药材,而在屋内,鹤发银须的老人正在给上门拜访的人把脉看诊。
陈赞文从小跟着长辈在山中采药,对当地生长的草药了如指掌,并学会用中药材帮人治病疗伤,还创造了根据时令调整药材的猪脚汤,在当地有着“胡子爷爷”“药王”的美称。每当春分临近,上山采摘中草药晾晒、煮一锅草药炖猪脚汤是陈赞文数十年的习惯。
在此次“赶分社”活动现场,安仁县卫生健康局也联合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义诊服务活动,为市民提供了血压测量、血糖检测等免费体检服务。
从“卖药材”到“卖体验”
安仁的春日,是油菜花香与药香共舞的时节。在神农文化街,中药馆、美食馆、非遗工坊鳞次栉比,游客不仅能品尝到草药炖猪脚的地道美味,还能体验“安仁淌皮”制作;在田间地头,耕牛犁开新土,老农撒下种子,研学的孩童手持药草标本,学习辨识药材。这种将农耕体验与中医药文化融合的创意,让“赶分社”从单一交易活动升级为文旅IP。
“一直听说安仁‘赶分社’热闹,专程赶过来逛逛,头一次见到这么多中草药。”在中药材市集上,两名外地游客正好奇地在各个摊位了解不同中草药的功效,和她们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有很多。来自郴州市的导游小李告诉记者,两天时间他已经带了5辆大巴的游客来安仁“赶集”。
据了解,“赶分社”带动安仁县客流显著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全县旅游接待101.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32亿元。
在“赶分社”现场,安仁县中医医院为群众提供义诊服务。
此前,安仁县还以神农尝百草为核心,以重走神农足迹为框架,打造了“渡口丹霞—香草坪—龙脊山—九龙庵—香火堂—断肠坡”旅游路线,联合茶陵县、炎陵县共同打造茶祖、药祖文化旅游圈,树立神农文化旅游品牌;建成了“神农尝百草、教化农耕”文化展览馆,打造了“神农足迹”“逸养时光”康养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先后对神农文塔、金紫仙碑林、洋际柴窑、稻田公园木栈道、渡口丹霞景区等10余处景观景点进行修缮打造;加大了稻田公园提质改造、狮子岭丹霞景区、神农文化街等10个文旅项目建设。安仁县被列入全省首批中医药康养精品线路县。
在安仁县文旅局的展位前,游客被丰富的文创产品所吸引。
如今,在“神农药都”产业园工地上,塔吊林立,这里将建成集仓储、物流、电商于一体的中药材交易中心;神农康养中心已顺利营业,神农百草文化园、奎源中草药研学基地、神农福地老年康养等项目顺利推进。未来,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种药、采药、制药、用药”的全过程,感受从田间到舌尖的中医药魅力。
文图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