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中医丨程丑夫:中医是“治病”, 更是“治人”

  “治不好的心血管病,就找程老夫子!”在湖南许多求医者间流传的这句话,折射出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程丑夫教授的“江湖地位”。

  走进程丑夫办公室,76岁的他正在电脑手写板上一笔一划地写自己的新书。出身中医世家的程丑夫,从靠“一根针、一把草”行医的赤脚医生,用了近60年时间成为学生遍及世界多国的名中医。

  “中医有着深刻的人本精神,‘治病’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治人’,要在治病的过程中保持住人的精气神。”程丑夫告诉政协融媒记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行医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科学性。

  乡村行医经历带来深刻影响

  “受祖辈影响,我从小就喜欢中医,立志学中医。”程丑夫介绍,晚清年间,程氏先辈在益阳创立“太元医所”,善治外感内伤、疑难杂病,愈苦众多。当地乡绅曾以“太元”二字书赠牌匾——“太上仙丹能济世,元天妙手可回春”。

  十三四岁时,程丑夫开始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方剂歌诀》等中医著作。1969年他开始行医,父母再三叮嘱的两句话令他铭记终身——“药是纸包枪,做医生要谨慎、要学精,要救人而不能害人”“病人都是痛苦的,要体恤病人痛苦,医者仁心,要做好事”。

  当时,年轻的程丑夫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挎着带红十字标志的出诊箱在乡间巡察医疗和急病出诊,凭着家传的医术和努力,很快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时一般两三副中药,就要解决问题。”程丑夫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麻疹流行,面对大队100多个麻疹患儿,他在麻疹初起时用解毒发表汤,并发肺炎时用麻杏石甘汤,这两个处方非常有效,没有出现一例死亡。

  1982年,程丑夫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与导师欧阳锜合影。

  这段乡村行医的经历,对程丑夫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感受到,如果面对病情无能为力,医生也是痛苦的,所以要不断精进医术”。1973年,程丑夫考入湖南中医学院,1982年被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录取为研究生。当时中医学研究生很少,他们的授课老师阵容强大,包括“湖南中医五老”中的李聪甫、欧阳锜、刘炳凡,还有“国医大师”刘祖贻、孙光荣。他们对中医传承的高度责任感和授课的用心,令程丑夫铭记于心。

  在中医发展的相对低潮期,程丑夫也曾有过郁闷,导师欧阳锜告诫他:“中医是治病救命的,不过要有真本事。不是中医治不好病,而是本事未学到家,中医今后会大有作为,不要一叶障目。”

  “四治”法则揭示疑难病治疗规律

  “我治病的基本思路来源于导师欧阳锜,经过慢慢摸索,形成了自己的处方。”1996年,程丑夫以论文形式在国内首度提出疑难病的治痰、治瘀、治郁、治虚“四治”法则,揭示了中医疑难病主要治疗规律,一经提出便引起中医学界强烈关注。

  怪病多痰。临床所见,许多疑难病的发病多与痰密切相关,故治痰为疑难病治疗的第一要义。诸如中风、呆病、痫症、癫症等,经过合适的治痰后均可取得明显疗效。

  疑难症证,特别是久治不愈的顽证,其病必见瘀血,故治瘀为治疗疑难病重要法则,对于器质性病变治瘀尤为重要。如冠心病、肺心病、顽固性蛋白尿等,均须注重瘀血的辨证和治疗。

  程丑夫与学生们在一起。

  久治难愈的患者“因病而郁”,或“因郁而病”终成疑难顽证。故治郁为疑难病证调节之法,倘木郁得达,气血畅达,则痼疾自愈。

  久病致虚,故疑难病治疗,常以治虚为本。不可治病不见人,一味祛痰、化瘀或解郁,忽视人体本身之亏虚,则终至功亏一篑,或功败垂成。

  “‘四治’法则的形成不是无本之源,受到了诸多古代医家的启迪,也是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的临证体会和深度思考。”程丑夫说。

  几年前,程丑夫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的讲座互动环节中,有学生提出疑难病治疗“靠缘分”的问题,他当场予以反驳,“医学必须求真务实,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形成思考,不能‘靠缘分’‘碰运气’,否则必将阻碍整个学科的发展。”

  “中医最大的优势是整体论”

  “岐黄本是仁慈术,修到仁慈术自精”,这是程丑夫对岐黄之术的理解,也是他为医的座右铭。他如今每周依然出3次门诊,深受病人信任。

  在先后担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的10年间,程丑夫坚持以中医为本的办院方向,为医院发展铺下了坚实基石。他同时坚持临床,革新了原冠心病治疗未针对基本病变而单纯扩张冠脉的传统治疗思路和疗法,原创研制了冠心病及其他动脉斑块病变治疗药物“降脂消斑片”,并于2010年被立为国家重大创新药物重大专项。

  “心血管疾病不是孤立的,五脏相关,全身相关。”在程丑夫看来,中医的整体观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独到优势。一位病友曾经胃出血休克,愈后又出现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住院治疗效果不好。程丑夫采用和胃定悸方法,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连、草豆蔻、枳实、炒常山、炒枣仁、丹参、生姜,两个星期完全控制了病情。

  程丑夫著作。

  除门诊外,程丑夫的时间全花在钻研医学和著书立说上。他于1995年主编的《现代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手册》,印刷20多次,发行20多万册,成为内科医师必备案头书;2002年主编的《常见病中西医基本医疗》是我国第一部基本医疗专著,为临床医师实施基本医疗提供了框架和指导;2021年出版的《气证论》,则被他视为毕生之作,这本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气学专著,提出“气为万物之本”,并形成了气病证治体系。

  “中医是一门非常优秀的科学,其最大的优势是整体论,不会孤立地去看一种病症。”在程丑夫看来,中医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辨证论治按疾病的病变阶段解决问题是科学的,同一个人同一种病在不同阶段存在差异,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一种药从20岁吃到90岁。

  “中医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与现代科技成果有机结合。”多年来,程丑夫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和留学生100余名,将中医文化传承到了世界各地。他告诉政协融媒记者:“现在国家重视中医,大众相信中医,我们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仁心仁术减轻患者痛苦。”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图 | 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