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赟:破解价格与质量之困 | 国医湘声

  导读:周赟认为,应完善中药饮片集采规则与标准,加强质量监管,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伴随医改的不断深化,药品集采已成为医药卫生领域的重要变革举措,在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方面成效显著。

  中药饮片作为中医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百姓群众中拥有巨量的需求市场。2024年5 月,全国中药饮片联采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药饮片行业终于迎来深刻变革,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思考。

  今年4月,全国集采的45个中药饮片品种平均价格降幅达28%,充分体现了集采规则下“价格优先”的导向。当中药饮片价格不断下压,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其背后的中药材种植、企业生产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6期 《周赟:破解价格与质量之困》

  质与价的失衡: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中药饮片市场受医保政策影响,价格与质量陷入一定困境。

  出于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的考量,医保政策对中药饮片价格限制严格,多地出现售价低于进价的情况,导致药馆因亏损选择缺货。比如在2024年,市场上就出现了部分医馆因酸枣仁进价过高,每单甚至亏损而导致原材料停供,从而医生不得不改用替代药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疗效。

  低价必然压缩成本,进而可能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下降,形成“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当高价优质药材因需求减少,种植端也会相应减缩种植面积。

  省政协委员、长沙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周赟长期关注中药饮片价格和质量之困,并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

  周赟介绍,目前全国约有2300多家企业具备中药饮片生产资格,但规模大多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和有效监管机制,中药饮片市场上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导致中药饮片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

  “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医疗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完善中药饮片集采规则与标准,加强质量监管,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创新研发,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周赟认为,应重点关注集采落地的效果评估与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集采政策能真正实现降低药价、保障质量、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

  - 对话 -

  《文史博览·人物》(以下简称“人物”):推行中药饮片集采政策后,对医疗机构产生哪些影响?

  周赟:集采大大降低了医疗机构的采购成本。例如,某临床常见的慢性胃炎方剂含有当归、党参、陈皮、白术等 12 味中药饮片,集采前合计费用370元左右,本次集采纳入了该方剂中的 5 味饮片,一个疗程可节省120元左右,降幅达32%。

  通过严格的质量标准和企业筛选机制,也促使中选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此外,以省为单位的评标方式和企业供应能力的考核,也确保了中标饮片供应的稳定性。

  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销售有25%的收入加成政策支持,集采带来成本下降的同时也相应会减少该部分的收入,对医疗机构的短期运营会带来一定影响。对此,医疗机构应实施更精细化的成本管控,并优化业务结构。

  当然,集采可能会导致医疗机构在饮片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因为集采通常涉及固定品种和规格,这种限制可以通过后续的目录优化和动态调整机制进行完善。

  人物:中药饮片集采政策的推进,将如何重塑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和市场?

  周赟: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生产不规范的企业,在集采的激烈竞争中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反之,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能够通过集采实现生产、储备和运输等方面的优化,提高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当行业品牌、种植、生产、销售集中度不断提升,将逐步成就一批中药行业的头部和上市品牌。

  目前,按现有集采规则,企业需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实行“以量换价”策略,通过布局上游药材种植产业、与原药材供应商签订框架协议,加强生产管理、优化饮片制备工艺、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等方式进行降本增效,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当然,在集采“以量换价”的规则下,部分企业在价格上让步加大,加之饮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在因素,一些企业短期内可能出现亏损,这也倒逼该类企业优化结构,不断推进饮片集约化、精品化和规模化生产,或专注于特定的治疗领域品种,实现转型升级,否则将被淘汰出局。

  可预见的是,为在饮片集采中更具竞争优势,更多资本将汇聚到中药材产地建设饮片厂,从源头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度、纯度及道地性。

  人物:种植企业和种植户应如何主动抓住机遇?

  周赟:集采鼓励企业建立道地药材自有种植基地或与种植基地签订供货协议,并对来源可追溯的规范化、规模化GAP种植基地给予加分政策倾斜,这将促使种植企业加大基地建设投入,提升种植规模和规范化水平。种植企业和农户需要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道地化的要求进行种植,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人物:中药饮片集采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中药饮片集采,您有何建议?

  周赟:我认为,应进一步细化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明确不同等级饮片的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确保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评标规则中,更加合理地设置价格、质量、供应、医疗机构认可度等指标的权重,避免价格因素过度主导,引导企业在保障质量和供应的前提下合理报价。例如,可以适当提高质量和供应稳定性指标的权重,对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供应能力强的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其次,应持续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中药饮片全产业链质量监管体系,从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流通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加大对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中药饮片质量信息的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能实时了解产品质量情况。

  应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药材种植企业、医疗机构等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合作,形成产业联盟。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生产企业与种植企业合作建立种植基地,保障原材料供应和质量;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加强沟通,反馈临床用药需求,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加大创新研发支持也十分重要。建议通过医保支持等方式加大对中药饮片创新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创新、新产品研发等工作。通过创新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拓展中药饮片的应用领域。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研发力度。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