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梨润三秋”!秋天吃梨有啥门道?吃法选对是关键

  秋意悄然降临

  气候日渐干燥

  身体常感到干涩不适

  不妨选择秋季润燥的佳品——梨

  健康科普

  民间有“一梨润三秋”的说法,梨清甜多汁,性凉味甘,能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尤其适合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问题。

  不过,梨的吃法不同,功效侧重也有差异,需根据体质和症状选择。怎么吃梨更具润燥功效?生吃与熟吃之间又该如何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戴飞跃进行了详细介绍。

  生吃梨,清热润燥

  生吃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梨中的水分和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增强清热效果。

  生吃梨特别适合在秋燥初期,对于出现轻微咽喉肿痛、口干喜饮、小便偏黄(偏热证)的人群,或是体质偏热、经常便秘、口腔溃疡等易上火者,能有效快速地缓解“燥而有热”的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

  医生提醒,梨不宜空腹生吃,梨的凉性可能刺激肠胃,尤其脾胃虚寒者易腹泻;同时,不宜过量食用,建议每日1个即可,过量可能加重体内寒气。

  熟吃梨,润肺护脾

  在秋燥后期,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虚寒等体质偏虚者,更适合将梨煮熟吃,通过加热减轻凉性,润肺护脾胃。医生推荐以下三种家常做法:

  1

  蒸梨果

  将梨洗净,从顶部切开,顶部留作盖子,挖去梨核,避免酸涩,可填入少量冰糖,盖上盖子后隔水蒸20-30分钟即可。

  蒸后梨肉软烂,脾胃虚弱者易消化,可连梨带汤一起吃。润肺止咳,适合秋燥引起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痒者。

  2

  煮梨水

  将梨带皮切块,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放温后加少许蜂蜜调味即可。

  汤饮易被人体吸收,健脾护胃,补水效果强,适合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明显者。

  3

  烤整梨

  将梨洗净,在表面戳几个小孔,放入烤箱中,上下火180摄氏度烤20分钟,或直接放在小火上烤至外皮微焦、果肉变软即可。

  烤制后,梨的凉性减弱,并带有淡淡的焦香味,适合在秋冬微凉时节食用,润燥同时不易伤脾胃。

  巧搭配,滋润养生

  根据秋燥的不同表现,可巧妙搭配其他食材,以增强梨的润燥效果,更好地滋养身体。

  1

  川贝

  蒸梨时,可加入适量川贝粉,化痰润肺,适用于秋燥干咳、少痰、咽喉痒的人群。

  2

  银耳

  煮梨时,可加适量银耳,煮至黏稠,适用于皮肤干燥、口干明显的人群。

  3

  陈皮

  煮梨时,可加3-5克陈皮,理气健脾,适用于燥邪伴随轻微腹胀、消化不良的人群。

  4

  枸杞

  蒸梨或煮梨时,可加10克枸杞,滋阴补肾,适用于眼干、腰膝酸软、燥邪阴虚的患者。

  禁忌人群

  1

  脾胃虚寒者

  此类人群常表现为频繁腹泻、腹部畏寒、食用冷食后易引发腹痛,应减少生梨的摄入,若需食用,可选择蒸制或烤制,并严格控制食用量。

  2

  糖尿病患者

  梨的含糖量较高,约为10%,因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摄入总量。在食用熟梨时,应避免添加冰糖或蜂蜜。

  3

  风寒咳嗽者

  若咳嗽症状伴有流清涕,且痰液呈白色稀薄状,则不宜食用梨。此时食用可能导致风寒之邪难以驱散,反而会使咳嗽、流清涕等寒证症状加剧,不利于病情恢复。

  医生提醒,秋燥时节,食用梨的核心原则为“热证生食、虚证熟食,按需搭配”。生梨具有快速清热之效,适宜于燥热症状;而熟梨则能润肺养胃,兼顾脾胃健康。要依据个人症状与体质进行选择,方能充分发挥梨的“润燥”功效,更有效地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