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标准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邵阳县是“湘南湘西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点县。在重大机遇面前,为加快推进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打造开放高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邵阳县政协开展了“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专题调研。在形成的调研报告中,县政协提出了抓住契机、找准定位、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建议。
邵阳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人力资源丰富。邵阳县作为人口大县,户籍人数为110万人,常住人数为95万人,外出务工人数为15万人,参与承接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潜力很大。在劳动力输出及自身产业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的邵商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具备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人力基础。
资源条件优越。邵阳县作为“中国茶油之都”,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65.4万亩,年产茶油1.81万吨,拥有油茶类国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各1家、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4家。邵阳县石膏产量大、品质好,但石膏产业结构不优、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具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丰富的油茶资源及石膏资源有利于引进油茶及石膏产业投资,打造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石膏全链条产业发展基地。
产业基础较好。邵阳县在服装鞋帽加工、发制品加工等产业上发展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经验、经营管理人才及熟练技术工人;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一肯照明、鑫光灯具、世荣电子等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产品远销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面,以中科鑫云纳米科技、京拓科技、合和工业材料、群星电源、长城新能源、牧志生物质能发电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研究开发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各大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凸显,为承接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园区平台健全。一是工业集中区平台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园区调区扩规工作顺利完成,园区面积扩大到4.76平方公里,基础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完成了紫阳路、昭阳路等路网及园区水网、电网、讯网、气网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行。二是工业园区实现提质升级,成功申报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是湘商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正计划建设成“农副产品深加工、服装鞋帽、新型建材、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基地,加快推进相关产业承接转移。
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针对该县当前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配套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的供应、项目建设落地的进展等方面存在不虽,县政协把脉问诊,提出以下建议。
加快推进湘商产业园建设。建议坚持“筑巢”和“引凤”双轮驱动,进一步加快推进湘商产业园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平台支持。一是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筑好“巢”。在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新增1平方公里的湘商产业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二是依托湘商力量建设湘商产业园区,引好“凤”。通过与在外精英、邵商、湘商沟通感情、洽淡合作,在湘商们的带动和引领下,扩大承接产业转移的范围和产业领域,将该县打造成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新高地。
打造高标准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树立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意识,全力支持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壮大及产业集聚集群,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的优质平台。进一步加大园区的调区扩规、基础设施、邵塘沿线工业走廊、管理创新等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园区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积极争创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成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园区综合保税仓、保税区等对外贸易平台。大力促进产城融合,逐步完善工业集中区周边的居住、餐饮、购物、文教等生活配套设施,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建成一个产业新城区。
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产业集群。结合邵阳县的油茶、石膏、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以及服装鞋帽、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初步集聚的产业优势,精准确定承接的产业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重大投资,认真梳理传统产业链上的空白点,有的放矢组织产业集群项目。利用油茶资源优势打造以华强粮油、日恋茶油等企业为核心的粮油加工产业群;利用石膏矿资源优势打造以金拓科技为核心的石膏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利用现有产业优势打造以中科鑫云纳米科技、合和工业材料等企业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群,打造以一肯照明、鑫光灯具、世荣电子等企业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利用县服装鞋帽等传统产业发展成熟、熟练工人多的优势打造以兴昂鞋业、富晟鞋业、邵夫子服饰等企业为核心的服装鞋帽加工产业集群。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发展倍增计划。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专业招商队伍,深入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加紧对沿海产业转移区的产业特点及产业政策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承接转移项目和产业招商项目。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利用湘沪洽谈周等机会派出招商队伍进行招商,加强后续跟踪服务保障,吸引各大客商前来投资。
完善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政策。积极对接落实好国家、省针对“湘南湘西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宏观政策、中小企业融资、五险一金、改革试点、金融服务、开放发展等六大方面制订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强化服务、优化办事流程,确保产业转移企业顺利落地;同时在湘商产业园建设、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迎老乡回家乡创业发展等政策基础上,完善用工、社保、融资、简政、减费、环境等配套政策。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定,破除不合理的限制和市场准入壁垒。继续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降低融资门槛,推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清理废除现有政策措施中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的内容,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规范降低涉企保证金和社保费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盘活现有存量土地,标准化厂房,实行新引进企业租赁标准化厂房费用先交后返政策,确保企业进得来、能落地、早投产。(记者贺旭艳 通讯员石雯静 实习生刘斯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