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坟山堡遗址作为旅游景点保护开发的建议

隆回县 08-23 1

民革君山支部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城市交通的便捷,假期结构的零碎化,使得短途周末旅游成为新的旅游趋势。君山虽临湖楼岛、文化底蕴厚,但挖掘不深,名气不大。产品单一、景点少、线路短、游客不能尽兴。故而使我们联想到坟山堡遗址的开发与保护,可补充君山旅游项目的短板。坟山堡遗址是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也是湖南标志性的文化遗存,得到了方志学界和考古学界的普遍认可。因此,民革君山支部认为有必要将坟山堡遗址作为旅游景点予以开发和保护。让我区原始时代的那段历史更加丰满充实。

一、坟山堡遗址连同彭头山遗址发现的稻壳痕迹改写了我国栽培稻最早发生地的历史。

在考古学界,中国稻作最早起源地,有云贵高原说、华南说、长江下游说、黄河下游说和多中心起源说等5种说法,但随着长江中游洞庭湖流域史前文化遗址的挖掘发现:其普遍程度和发生年代都远高于以上5种说法,故起源于长江中游的说法更为靠谱。据有关方志记载和考古资料表明:目前,在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不同年代的稻作遗存有40处,按省际划分:其中陕西3处、河南3处、湖北17处、湖南9处、江西8处;按年代分段:9000年以上1处,为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8000年以上1处,为省内岳阳君山坟山堡遗址;7000年以上2处,为陕西西乡李家村、何家湾遗址;6500年以上1处,为澧县丁家岗遗址;6000年左右5处,湖北枝江关庙山、宜都红花套、湖南澧县三元宝、梦溪、陕西西乡何家湾遗址;5500年左右1处,为湖北江陵毛家山遗址;5000年左右17处,江西修水跑马岭、湖北监利柳关、福田、稀归龚家大沟、武昌放鹰台、天门石家河、郧县青龙泉、云梦胡家岗、龚寨、斋神堡、好石桥、松滋桂花树、湖南华容车轱山、新晃大洞坪、怀化高坎垄、河南淅川黄楝树、下王岗遗址;4500年左右3处,湖北京山屈家岭、朱家咀、陏州冷皮垭遗址;4000多年9处,江西萍乡新泉、赤山、永丰尹家坪、清江樊成堆,新余罗坊拾年山、九江神墩、湖口交昌濮、湖南平江舵上坪,河南淅川下集遗址。这些遗存说明长江中游不仅是我国稻作发源地,而且是栽培稻最早的发生地。作为处于长江中游栽培稻发生地前位的坟山堡遗址就更显一斑了,作为旅游项目开发保护,不仅理所当然,而且还能增添色彩。

二、坟山堡遗址连同彭头山遗址发现的居址痕迹为洞庭湖流域的史前聚落形态的论证提供了有力证据。

据岳阳市文物工作队和钱粮湖农场文管会的《钱粮湖坟山堡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报告》载:在4个探方中发现有形制近似房基面,其平面似长方形,呈南北向,南北长度不明,东西宽为5米;居住面保存良好,房基填土厚5-25厘米,由黄色粘土掺和红烧土、木炭屑铺垫而成;房居四周有大小不等的10个柱洞,南北两端有2口火塘,西部有灰坑。大型柱洞直径40-60厘米,残深20-30厘米;洞内底部有碎陶片,红烧土。火塘为圆形,直径50厘米,残深5-14厘米,壁厚7厘米,底厚3厘米,壁底连为一体,火塘内盛木炭。灰坑平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底呈锅底状,一般深度40-80厘米,灰坑内残留陶片、土块、木炭等。附近有柱洞,房基面和坟冢。遗物为石器、陶器。坟山堡遗址看似个案,实际上仅《君山区志》记载的就有34处,与石门皂市、临澧胡家屋场、邹家山、王家祠、余家铺、荷花台、金鸡岗、澧县黄家岗、东坡、王家湾津市、南县涂家台等同属皂市下层文化时期。据孢粉分析:植被是以栎、青岗栎、栗、松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与针叶的混交林。说明当时为全新世高温期,降水丰富,遗址为湖滨岸滩或湖泊三角洲地势较高部位,以渔猎为生的居民定居点。也说明在洞庭湖流域范围内定居已成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社会尚未分化、分层,人类社会大体平等。从挖掘现场比较,我区坟山堡遗址有可能是洞庭湖流域范围内的中心聚落。作为景点保护开发乃大事要事,坟山堡居址是洞庭湖区聚落具有标志性的文化遗存及重要物证,不但要开发,更要保护好。

三、坟山堡遗址连同彭头山遗址发现的陶艺刻纹为丰富当今湖湘文化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据《岳阳市君山区志》载1984-1987年,君山境内开展大规模文物普查,发现有陶艺的古居址34处。其中,坟山堡遗址时代跨越了湖南彭头山文化晚期,至石门皂市下层文化早期,经树轮校正距今约8000年。所发现的陶器均为手制,厚薄不匀,以底最厚;在许多器物内壁可见到手指按窝痕迹及泥片贴塑痕迹,且多为原始贴塑法。以夹炭质红陶为主,褐红陶及夹砂红陶次之,也有一定数量的白衣陶和黄白陶,尤其是白衣陶在我国南方是少见的,自古有“北白南红”之说,坟山堡的白陶出现改变这一说法。纹饰有指甲纹、粗绳纹和纹饰繁缛的戳印、篦点、刻划、细绳纹等多种纹饰的绘纹、陶器上的刻纹还包括各种抽象的几何纹、鸟头纹、獠牙纹、山水纹等。主要品类有罐、圆足盘、钵、器盖、支座等。刻纹白陶和八角星图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坟山堡出土的器盖上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透雕,这种图案内以3个同心圆、外圈以八角星结构表达时空观念。此图案与君山乌龙尾遗址的岩画十分相似。2005年君山古陶上八角星图及岩画“星云图”,经新华社向国内外发通稿,不久在美国纽约星岛日报刊发。当年5月25-28日,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编导夏明等到实地采拍,9月21日以《东方天书》为题首播。天书中记录的“五星连珠”“七星连珠”“九星连珠”。“五星连珠”每10年轮现1次,“七星连珠”每30年轮现1次,“九星连珠”每6000年轮现1次。“九星连珠”最近1次将在2149年12月10日出现类似9个太阳的光点,从而找到这一天体运行的规律,破解了“后羿射日”神话故事给人留下的疑点。


推荐
观点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特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