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业考察见闻 (陈石新)

石门县 07-10 1

德国农业考察见闻

陈石新

之一:初识德国农业 (2019.3.16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医药等都属于世界顶尖,也有着非常现代化的农业。

三月的德国气温还较低,春天还没有复苏,加上天雨,几乎还看不到人们耕作和放牧的场景,但随处可见广袤的麦地、油菜田、葡萄园、草地和牧场,走过很多乡村几乎看不到一小块抛荒的土地。据了解,德国的农业主要是农场主或大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绝大部分的当地居民只是选择那里的优美环境而居住,工作主要是开车去临近的城市上班,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他们的上一代或几代很多人为了去城市生活,就已经把祖传下来的农用土地卖给了农场主或政府,有的留下了房屋宅基地和花园,也有很多人等有钱了或在城市住腻了,又会到乡村去买地建房,也可以在政府手里买地或租地耕种。德国的林地和森林绝大部分归政府所有,老百姓很少人拥有林地。每一片森林政府都会妥善管理,里面的灌木都会定期清除,乔木也会定期间伐,森林里保持着人和机械的通行,也让每一棵树都能享有适当的空间和阳光。政府的林业部门每年会到林地去巡查,把需要砍掉的树木做上记号,随后就有专业人员开着机器去砍伐,可用之材运走,无用之树砍下任其腐烂变为肥料。德国人的饮食很简单,一个奇怪的现象,德国人几乎自己不种菜,在乡村里也找不到一块农家菜园。他们的蔬菜和水果主要靠进口,品种少口味也不怎么好,感觉吃货还是祖国好,简直是没法比。德国位于北半球,纬度跟黑龙江差不多,他们生产的粮食以小麦甜菜土豆为主,优质的供人实用,一般的作为饲料。他们的畜牧业是很不错的,牛肉羊肉牛奶很丰富,品质可信。德国最好最有名的农产品是葡萄酒,产业规模化现代化让人震撼。产品价格也比较大众化,中国人来了会情不自禁地想带几瓶回去,可惜海关限制每人不得超过1500毫升,仅两瓶而已。

参观完一个小型的农业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德国的农耕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你一目了然德国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善于用智慧不断地改进着农用工具和农用机械的过程,真的是让人不禁感叹德国人在农业劳动中的用心。

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交通、工业、科技等都在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让中国人走出去有了足够的自信。与德国相比,我觉得差距最大的还是农业和农民的素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英明且任重道远,首先因为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农民把土地作为保证生存的最后防线,视土地如生命,死守土地属权。国家虽对粮食的保价收储,但比较效益低,致使现行传统农民种地无利可图,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形成了农民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这种局面亟待彻底打破。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两代农民对国家作出了贡献的,文革前他们种粮养畜都要先给国家上缴,砍树采果也要先交给国家。改革开放后,他们离家进城,替代了国家发工资的工人阶级,创造了“中国制造”飞速发展的神话。中国农民特别是已经老去的一代农民,真的应该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了。只有农民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一天,才是打破土地属权,中国农业实现根本性革命,从而进入高速发展之时。

之二: 参观兄弟农场(2019.3.20

在德国黑森州的胡恩费顿,我们相约见到了农场的老板兄弟二人,他们热情友好地回答了我50多个的提问,而且一再说明只要我想问的他们都愿意回答。但我还是忘了问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农场的名字,因为我不关心这个,问了也记不住,只知道他俩是70后,看起来似乎不比我这个60后年轻多少。

在这里不仅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耕地,更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的我曾未见过的大型农用机械,如拖拉机、耕整机、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等,尤其那台喷洒农药和可溶肥料的红色机器幅宽达30米。他们告诉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德国农业实施改革,其父继承祖辈传承的17公顷土地经营种植业和少量的牲猪和野猪养殖。进入21世纪初,父亲经营的土地达到300多公顷,这时候父亲重病便把经营权转交给他们兄弟俩。经营至今,土地已扩展至750公顷,大部分为自有和购买,少部分为租赁。他们这里远离大城市,购买土地相对便宜,1.52欧元/平方米,如果是在法兰克福周围,农用土地价格就要在8欧元/平方米以上。购买的土地,政府办理产权证,可以子孙继承。租赁土地期限一般为612年,购买土地的成本约20年以上才能收回。

他们告诉我,在德国当农民需要职称和资格证,不是想当就能当,或者拥有土地就能当,他们也是经过很多专业方面的严格考试后才取得农民的资格。现在他们以种植小麦和油菜为主,养殖业因为不上规模,没有效益而早已放弃。他们耕种100公顷土地仅需劳动力0.5人,相当于3000/人耕种,他们的农场平时只需请5人管理,收割季节需12左右,劳动力主要是聘用波兰人,因为他们在德国劳动一个季度可得到相当于在波兰一年的收入。农场生产的粮食主要是现场烘干即交给销售商,自己一般不储备,德国政府也基本不储备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他们现在大部分土地是在政府监管下实行生态种植,实施生态种植可得到德国政府和欧盟的双重补贴。他们说农场收成好每年可盈利近百万欧元,如果年成不好或遭遇灾害就可能亏损,严重干旱等情况国家会给予30%左右的补偿。德国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但粮食不仅自给而且大量出口,还是欧洲第一大肉食出口国。中国农业发展必须走上土地集约化、生产机械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的道路,才能从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


推荐
观点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特大
      A